标签:
杂谈 |
分类: 潮州历史文化名迹 |
继续饶平采风,离开黄冈,顶着烈日向拓林进发,因时间有限,这次就只去看看那建于元代的省级文物——镇风塔
霞塘保障
拓林镇内的水井。
镇风塔并不是很高,也不是建在山顶上,所以在拓林镇内往山上看也难于发现。
这石亭刚开始以为是白雀亭,等到回来看看才知道大意了,太粗心了。今天没去看白雀寺,只在旁边经过。
白雀寺原名为“柘林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起易名。据明万历二年(1574)陈天资《东里寺》载曰:“宋时原有茅山庵,毁,逐于北面再建柘林寺。”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孟春,柘林寨守备岳同关、住僧如莲募资重修佛殿,吉日上梁,聘请曾任刑部侍郎的蒋高传书写寺额,恰巧有白雀飞来,在染上啁啾欢唱,形态纤丽,不禁灵机一动,即兴用鸡毛醮墨水,写下“白雀寺”三个风格独特的字:潇洒流利,笔画蹁跹,宛似雀儿飞舞。柘林寺也由此改称“白雀寺”了。民国庚午年(1930),方丈释对智募化修寺。1982年,即历经长期极左政治风雨冲击之后,政通人和,释新明大发宏心,重修山寺,修复了前座。后释光兴主办修建大雄宝殿,并塑佛金身,修整前埕及东侧伙巷一厅二房。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镇风塔就在白雀寺后面。
上面的山泉,时不时就有人带着瓶子装水回去。
藏于树林中的镇风塔。
塔前路旁边天然大石刻有“岁次癸巳至正十三年二月造”;这石头不太显眼,很容易就被忽略掉。
镇风塔。建在山腰上,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二月,高22米,基围16米,七层八面,全用方石砌筑,塔身各层用石板铺盖,游人可在塔内沿螺旋形石阶登上各层,塔廊还装有石栏杆,每层开设圆窗和拱门,可供游人步出塔廊览观山胜,塔尖是一千斤石雕宝葫芦。1985年省文管会拨款维修。1989年6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风塔为纯石结构,从外面看就很精美了。
塔旁这路上山,可以去看看风吹岭石刻等。
在潮汕,这样的塔,也只有三元塔可与之比了。
塔门。
另一边。
八峰福位之宸星。
福德书桂寿辰星
万里江海富贵长
第一层有两尊石像,头部不知道何时给人破坏了。
镇风塔越往上,一层比一层小,石阶也跟着变小。
回看
每层都有门可出去。
第三层顶刻了一八卦,其它各层都没有。
到外面看看。
感觉就是空间太小点。
有门有窗,通风采光都非常好。
越往上,空间越小。
最顶层就是两块石板封起来。
这就是楼梯。
最上面这层,可以容纳两个人,再多一个都有点窄了。
站在最高处看看柘林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