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汕尾历史文化名迹 |
浅澳炮台位于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浅澳村口的城仔山上,在浅澳小学边,天后宫在路对面,炮台下的海边是天然泳池,每天都有很多的人来这游泳。
在碣石去浅澳的村口小山,上面长满青草的就是炮台,从这里的龙眼树丛里就能登上炮台。
浅澳炮台位于陆丰市碣石镇浅澳村西边的城仔山上,距碣石城区约5公里,200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浅澳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从浅澳小学这里也可以登上去。
“浅澳小学前大门外的这一堵长约10米、厚约0.8米的破旧城墙,是浅澳炮台残留的兵营城墙,墙上有垛口,也有炮眼,直面大海。
炮眼,从内往外看。
山上就是旧浅澳炮台。
回看
登山,这里有人们来观看炮台踩出的草路。
炮台的石墙,大部分给盖在杂草下,看不了。
站在炮台城墙上看炮台内部,到处都是草。
比较高那个地方是炮台面向大海那面墙,比较宽,是旧时炮台用来放置大炮的地方。
站在城墙上看下面,
天后宫与沙滩。
城墙上。
面对大海。
炮台内看城墙,好多都被杂草盖着,要不打理,过不了多久就只见青草不见炮台了。
龙眼树这里是炮台的大门,从这可以下去山下。
炮台另一边。
离开炮台,去路对面的天后宫。
天后宫
天后宫墙边的一块石刻,民国年间的,看不太清楚内容。
天后宫内墙上的石匾,是记载道光年间的修建天后宫的。
还是几块当时捐款的石刻,这几块对研究碣石卫与浅澳炮台兵制有一定的价值;当中,那些有社会地位的人都是官职加姓,没刻上名字。
这些完好无缺,又清晰,是很难得。
苍海恩波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两广总督林则徐到碣石湾督防,莅临浅澳炮台,筹划激励官兵,浅澳炮台遂由防御海盗变成抵御外侮的一个前哨据点。林则徐重新加固浅澳炮台,增置5000斤和1000斤重炮各二门,招募渔民,编为水勇、团练,积极防御英军入侵,防止鸦片烟在碣石湾走私入口。浅澳妈祖宫前便是他们练兵演习的地方。为提高大家的作战能力,林则徐起早摸黑,亲自督促大家操练,他那任事勤敏的风范,深深烙在陆丰人民心中。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还特书“苍海恩波”巨匾,悬挂于浅澳妈祖宫。他给庙宇题匾,不仅仅是对神的褒扬,还别有一番意蕴在内。他想借庙宇的影响,借助神的力量,感召和鼓励民众同心御侮。想当年,林则徐站在浅澳炮台上,俯视碧海,面对碣石湾宁静的蔚蓝和英国炮舰即将压境的战争乌云,油然而生“苍海恩波”之喟叹,隐隐透出一代名臣对祖国河山满怀深情,以及祈祷碣石湾人民免遭荼毒的戚戚之心。在林则徐的组织号召下,浅澳炮台军民不负重托,同仇敌忾,1840年6月,浅澳炮台驻军击溃了企图从碣石登陆的英军,捍卫了祖国南大门。
水德灵长
这也是林则徐写的,两个匾都是,但网上也有记一匾是另外一人的。真不知道真假,而这两块匾额,有可能是重做的。
网上也有林则徐视题赠的是“水德灵长”匾额,清咸丰广东水师提督李阳升敬题的是“苍海恩波”匾额。
看大海,人多的地方没有照下。
城仔山,浅澳炮台的所在地。
这些就是当时去浅澳的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