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汕尾历史文化名迹 |


坎下所城遗址位于广东汕尾市区内,属香洲街道管辖。它是中国两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城池之一,也是广东省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处明代古城池。坎下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原高5.6米,残高3米,为双层夹墙,灰沙夯筑,周长1157米,设垛口391个,分建东、西、南、北四门,配防炮78位。
明嘉靖四十年(1561),陈聪建坎下寨。明崇祯九年(1636),时任礼科都给事、邑人叶高标向崇祯帝奏准建城坎下。十年(1637年)城成。坎下寨始建之时,一面倚山,三面环水。北门是山。东、西、南门临海。西门(今西门妈祖庙处)是水门,只有船只可以出入,码头在城内,可通捷胜、碣石。时至今日,西门仍留有一个“西门池”,面积虽
不大,乃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民国初年,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坎下城城墙与汕尾港建造了坎白公园,并留下多出石刻诗句,有较好的欣赏价值。1925年,汕尾苏维埃政权把城内作为赤卫队操练场地。1995年和2008年坎下城城墙分别被列为县(区)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东门永定门进入,这坎下所城有可能是没有建护城河的,它东门几乎完整,可以看到是有瓮城的。

匾额“坎下城永定门”。不知道这匾是不是原来的老匾?

内部瓮城,不过这城现存的比较矮。

在闹市区,还有如此完好的古城遗存,也是不容易。

这城门上面本应该是有城楼,现在是空的。
天上时不时下着小雨,所以没有绕着古城墙走一走;在东门看了一下后就去看下城隍庙,应是节日,城隍庙在准备做大戏,没进去,只在外面看了一下,感觉好像这城隍庙没有都城隍庙那么大,名称却是都城隍庙。

来武庙看看,这里是一个小山坡,这周围有好几块清末民国时期的石刻,这里好像也是以前坎白公园的遗址,来看坎下所城,这里也是必来的地方。


昔为城垣,
今为游园;
与众共乐,
花开鸟喧。
落款为民国十四年林勇中。

奇石

山静榕成阴,
园公所憩繁;
具瞻希东尔,
能否补青天?
民国十三年春州黄伯龙题。


博爱

民国十三年东莞何笃生题:
奇石嵯峨古木青,
公園芳郁點邊城;
天空海闊龍騰甲,
瀏覽飄然塊壘平。

武庙
这是近年才重建的。


当时没细看,现在看也只知是民国年间的诗刻。

这是一块水泥制的匾,民国九年的。

民国廿四年(1935年)十月茂名杨爱周题刻的诗句:
依山辟地构园林,
好景天然喜共临;
怪石屹如奇虎搏,
古松竟作老龙吟;
惟伤劫后成残迹,
遥想当时费匠心;
借问昔年人在否?
空余破垒傍荒岑。

民国壬申年孟夏月茂名莫俊生题的“點頭”,

民国十二年(1923年),广宁周奇湘在武帝庙(旧为关帝庙)前左侧一块岩石上题刻七言诗:
难兮人事与天工,
奇石嶙峋树色葱;
海甸全销秦霸气,
庙堂犹拜汉英雄;
十年冠剑怜奔马,
一殿沧溟看跃龙;
最是池莲香远处,
草亭遥忆旧家风。
这些就是当时匆匆而过看的,当然也还有不少漏掉没看到,文字有些是网络上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