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阳东山东岩

(2016-07-29 18:10:39)
标签:

潮阳

东岩

旅游

卓锡古寺

金顶古寺

分类: 汕头历史文化名迹

东岩于潮阳区棉城3公里多远的东山东麓,从西至东,于岩峰峭壁间,藏有列入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卓锡寺(唐)、金顶寺(南宋年间创)、石岩寺(明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创)三寺组成,三寺从下到上相距各约百米,以白牛岩(由天然石形成,后人在其旁扩建为卓锡寺)为最早建立,是高僧释大颠(732-824)于唐贞元五年(789)所创,比名刹灵山寺还早1年。现在都修有水泥路直到半山,要是想欣赏更多美景,从山下沿石阶往上走也不失为一选择。


东岩于潮阳区棉城3公里多远的东山东麓,从西至东,于岩峰峭壁间,藏有列入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卓锡寺(唐)、金顶寺(南宋年间创)、石岩寺(明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创)三寺组成,三寺从下到上相距各约百米,以白牛岩(由天然石形成,后人在其旁扩建为卓锡寺)为最早建立,是高僧释大颠(732-824)于唐贞元五年(789)所创,比名刹灵山寺还早1年。现在都修有水泥路直到半山,要是想欣赏更多美景,从山下沿石阶往上走也不失为一选择。

石阶路上一新修的牌坊“东岩”。


石阶路上一新修的牌坊“东岩”。

往上


往上

牌坊背面“古迹”。


牌坊背面“古迹”。

天然大石构成的洞道


天然大石构成的洞道


 

看远处山上


看远处山上

往上


往上

青呻洞


青呻洞

忍


往上


往上

在山上看潮阳


在山上看潮阳

石刻古迹的介绍,在旁边就有一古石刻了。


石刻古迹的介绍,在旁边就有一古石刻了。

云关


云关

“云关”王用文题  <wbr>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


“云关”王用文题  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

再继续向上走


再继续向上走

卓锡寺门旁的榕树根,很是特色。


卓锡寺门旁的榕树根,很是特色。

卓锡寺到了。


卓锡寺到了。

卓锡古寺为明朝萧端蒙所书。


卓锡古寺为明朝萧端蒙所书。

进入古寺往右到后面山上,这房子里面就是那花瓶所在,一个刻在大石上很靓的花瓶,不过现在门锁住了,进不了。


进入古寺往右到后面山上,这房子里面就是那花瓶所在,一个刻在大石上很靓的花瓶,不过现在门锁住了,进不了。

往前面那就是有名的卓锡泉了。


往前面那就是有名的卓锡泉了。

唐贞元六年,五十岁的名僧大颠云游四方后,来到这里立庵修行。传说当时山上水乏草萎,大颠以锡杖卓之,清冽甘甜的泉水遂从石缝汩汩涌出,自此千年不断。后人便把此泉称为“卓锡泉”。 <wbr>


唐贞元六年,五十岁的名僧大颠云游四方后,来到这里立庵修行。传说当时山上水乏草萎,大颠以锡杖卓之,清冽甘甜的泉水遂从石缝汩汩涌出,自此千年不断。后人便把此泉称为“卓锡泉”。 

据说“卓锡泉”三字为萧端蒙所书


据说“卓锡泉”三字为萧端蒙所书


 

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

禅洞


禅洞

据说大颠在这修禅面壁的地方。


据说大颠在这修禅面壁的地方。

洞里


洞里


 

这里就是石刻多,不少是古人赞东岩的,今人刻上的。


这里就是石刻多,不少是古人赞东岩的,今人刻上的。

这上面的宋绍兴石刻。


这上面的宋绍兴石刻。

出卓锡寺往山上白牛岩去,寺门对面石头上都有几处清朝石刻


出卓锡寺往山上白牛岩去,寺门对面石头上都有几处清朝石刻


 


 


 


 


 


 

白牛岩


白牛岩


 


 


 

白牛元  <wbr>唐  <wbr>元贞丙申年


白牛元  唐  元贞丙申年


 

元?


元?


 


 

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飞云”“至正丁未灵武王用文 篆”,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东山时,上仰峰峦如黛,下观百里平川,远处烟波浩渺,身傍云雾飞转,感慨万千,遂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飞云”二字,


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飞云”“至正丁未灵武王用文篆”,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东山时,上仰峰峦如黛,下观百里平川,远处烟波浩渺,身傍云雾飞转,感慨万千,遂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飞云”二字,

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


 

佛缘


佛缘

彭象升石刻


彭象升石刻


 


 

沿着石阶往上走


沿着石阶往上走

石碑


石碑

武当驾行坊


武当驾行坊

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三门四柱,花岗岩石结构。中门柱高3.1米,门高2.17米、宽1.3米;两边柱高2.9米,侧门高2.1米、宽0.56米。四柱顶端均饰狮石雕。正面横匾


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三门四柱,花岗岩石结构。中门柱高3.1米,门高2.17米、宽1.3米;两边柱高2.9米,侧门高2.1米、宽0.56米。四柱顶端均饰狮石雕。正面横匾"武当驾行",署款"乙丑年(1685)仲冬吉旦,岭南孙文亨题";

内楹联为


内楹联为"坦所居辰翠绕天门开上界;吸嘘通座云扶紫极在当头",署款"姚喜臣题";外楹联为"器界浑成且问人间天上;楼台迥出宁知圣境凡区"。背面横匾"凌霄宝阙",楹联为"霄峰峙玉关道通上界翠微近;帝阙开云路步入天扉紫气多",署款"吴绍宗题"。

天风海涛


天风海涛

彭象升 河南兰考人 康熙年间潮阳县令


彭象升 河南兰考人康熙年间潮阳县令

又一牌坊“护我南疆”


又一牌坊“护我南疆”

背面“北极增辉=


背面“北极增辉=

好几块碑刻,右边就是金顶寺了。


好几块碑刻,右边就是金顶寺了。

东岩玄武阁香火田记


东岩玄武阁香火田记

县主老爷彭碑记  <wbr>应是潮阳县令彭象升立的记事碑


县主老爷彭碑记  应是潮阳县令彭象升立的记事碑

钦命总镇府余爷审语  <wbr>廉明县主王禁喻  <wbr>呈明县主唐(桂和?)勒石


钦命总镇府余爷审语  廉明县主王禁喻  呈明县主唐(桂和?)勒石

往左边去


往左边去

石洞里原来是一高僧的舍利塔


石洞里原来是一高僧的舍利塔

法嗣二十一世祖圣悟章度大师宝塔


法嗣二十一世祖圣悟章度大师宝塔

建塔铭


建塔铭

高处就是看得远


高处就是看得远

舍利塔


舍利塔

远处的棉城


远处的棉城

往回走,去金顶寺。


往回走,去金顶寺。

悟禅  <wbr>顺德卢子俊


悟禅  顺德卢子俊

金顶古寺  <wbr>里面那石头就是有名的点头石了。


金顶古寺  里面那石头就是有名的点头石了。


 

点头  <wbr>周士仪


点头  周士仪

点头石咏  <wbr>顽质无知解,难沾过化神,只缘长听法,渐觉有灵真,顶立观天地,峥嵘露色身,一呼能点首,然会不言因,


点头石咏  顽质无知解,难沾过化神,只缘长听法,渐觉有灵真,顶立观天地,峥嵘露色身,一呼能点首,然会不言因,

点头石另一面。


点头石另一面。

虚昌道人乩原偈  <wbr>云外孤峰树里天,松阴万壑境幽然。数声梵语惊尘梦,几点渔船傍佛眠。萝薜烟晴啼宿鸟,苍苔路转听鸣泉。登临莫让东山兴,一代风流信夙缘。


虚昌道人乩原偈  云外孤峰树里天,松阴万壑境幽然。数声梵语惊尘梦,几点渔船傍佛眠。萝薜烟晴啼宿鸟,苍苔路转听鸣泉。登临莫让东山兴,一代风流信夙缘。

和韵杨钟岳(字大山,清福建提学,揭阳人)薄海波光映碧天,潮阳风景正悠然。高峰层次凌云起,远树低横向水眠。却忆留衣寻旧迹,还讶飞锡涌新泉。杖筇游岳他年事,啸傲东山此日缘。


和韵杨钟岳(字大山,清福建提学,揭阳人)薄海波光映碧天,潮阳风景正悠然。高峰层次凌云起,远树低横向水眠。却忆留衣寻旧迹,还讶飞锡涌新泉。杖筇游岳他年事,啸傲东山此日缘。

姚喜臣、郑振藻、姚夺标、昆陵杨一鹗


姚喜臣、郑振藻、姚夺标、昆陵杨一鹗


 

台湾爱国诗人邱蓬甲石刻


台湾爱国诗人邱蓬甲石刻


 

出金顶寺到下面石岩寺去,没有再往山上去看那擎天石。


出金顶寺到下面石岩寺去,没有再往山上去看那擎天石。

回看


回看


 

石岩寺相对小了很多,也是三寺中最慢建的。


石岩寺相对小了很多,也是三寺中最慢建的。

石岩古寺,是东岩最小的一个寺院,僧人巧借天然石洞为禅房,使整个寺庙显得玲珑别致,寺庙的创始人无知和尚俗家姓许名碧潭,相传他开岩凿佛潜居,本为避世静修,故称石室为“石岩小隐”。后来他渐修惭悟,于是发愿削发为僧。在石岩寺的石窟中有一尊摩崖浮雕,它就是明代开山祖释无知创寺存留至今的珍贵石雕佛像,是古岩历劫幸存的珍贵文物,也是后人研究明代石雕艺术的宝贵资料。


石岩古寺,是东岩最小的一个寺院,僧人巧借天然石洞为禅房,使整个寺庙显得玲珑别致,寺庙的创始人无知和尚俗家姓许名碧潭,相传他开岩凿佛潜居,本为避世静修,故称石室为“石岩小隐”。后来他渐修惭悟,于是发愿削发为僧。在石岩寺的石窟中有一尊摩崖浮雕,它就是明代开山祖释无知创寺存留至今的珍贵石雕佛像,是古岩历劫幸存的珍贵文物,也是后人研究明代石雕艺术的宝贵资料。


 


 


 

道光年间的老匾


道光年间的老匾

心游物外


心游物外


 


 


 

崇祯年间的石刻“白牛小隐”。


崇祯年间的石刻“白牛小隐”。

离开石岩寺,往山下去


离开石岩寺,往山下去

寺外左边一巨石


寺外左边一巨石

“观海听涛”“佛缘禅林”


“观海听涛”“佛缘禅林”

榕  <wbr>石


榕  

转了一圈,又回到卓锡寺。这东岩文物多而广,走了一圈还是觉得不够,还有不少没细看的,等有时间再回来慢慢欣赏了,美景总是让人回味。


转了一圈,又回到卓锡寺。这东岩文物多而广,走了一圈还是觉得不够,还有不少没细看的,等有时间再回来慢慢欣赏了,美景总是让人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普宁浴龙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