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普宁文物文昌阁洪阳旅游杂谈 |
分类: 普宁历史文化名迹 |
文昌阁位于普宁故城洪阳城东门与城隍庙相邻,据乾隆《普宁县志》载:“分司公馆在城隍庙东即文昌阁,康熙六十年知县罗秉琦倡捐建盖。前为厂堂,门廊峻整,后为高阁,上祀文昌神像,其下为燕寝室。计三进共九间。凡使节经临,皆驻于此。”又据同治、光绪年间普宁知县张璇《重修文昌阁宫碑记》,康熙六十年,知县罗秉琦“以文昌上应斗宿,为文章司位,非其地未足以昌文教而崇祀典也”。于是,倡捐建“于城隍庙之东偏,僻除榛芜,爰兴土木,后为高阁,上祀文昌。其下建寝室,计三进九间,是为分司公馆。盖普邑,省潮之通衢也,行李往来,多取经于此,而停骖有所,不致就居民舍,频扰阖闾”。由此可见,文昌阁自康熙年间建成至同治年间重修,一直两用:既是祀文昌神像之处,又兼作经临使节停驻的分司公馆。因为清代后期有郝有金等四位武勇“老爷”驻此,文昌阁又有“四老爷衙”之称。
康熙六十年(1721)建,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至今,仍保存完整,共三进九间二天井,坐北朝南,面阔13.97米、深57.6 米,地面铺红砖。中进大厅立四梭形巨石柱,木构架为抬梁式,屋顶是歇山顶。后进为三间(二房一厅)两层阁楼,面阔13.35米、深8米,阁楼高8.2 米,重檐。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大方。
现在的文昌阁就成为禁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林则徐逝世的地方。
大门“文昌阁”,这种大门比民房的大门高得多。
天井
回看
第二进
这柱子有可能是原来的。
第二进往第三进是个半圆门。
温总理总说的话。
回看
第三进是两层的。现在也没有拜祭文昌神了,中间大厅就摆着林则徐的半身像。
往楼上的梯子。
西厢房
西厢房里面
乾坤正气
大厅正中的林则徐半身像。
生平介绍。
东厢房
东厢房,林则徐逝世的房间。
东厢房的摆设。
到楼上去。
楼上
左边那是城隍庙。
往前看。现在的文昌阁看起来简单多了,空空的,好像缺乏了点什么?也许应该要还原当时的摆设更有可看性些,也很少人来游玩,进来看一个人也要收五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