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花古岩方唐仁历史文化旅游手机博客 |
分类: 普宁历史文化名迹 |
花古岩位于广东省普宁市里湖镇普侨区后寮村后的麒麟山西峰,这里的人是天生会说潮州话与客家话的。
花古岩始建于明末清初,重建于清嘉庆元年,民国丁丑年重修,1979年再修葺为现状。1988年,时为普宁县政府立匾明示为文物保护景点。
花古岩历史悠久,香火旺盛,过去曾有不少高僧在此定居。现庙前山坡有“释了凡光公墓(清雍正6年吉日立)”,庙后有“释绍祖德公墓(清乾隆戊申年吉立)”为证,可见其历史渊源。
花古岩整座庙宇由释迦牟尼殿(称上殿)、王母殿(称中殿)、北极殿(称下殿)三部分组成。
在网上看到很多资料对花古岩的介绍,一直吸引这我想要去看一看这庐山真面,看看那奇石。
去花古岩不是很方便,坐公共汽车是少的可怜而且不准时,只有打的或坐摩托,但是进去容易些,出来可就没车了,可就要走上很长一段路了,所以,虽然这地方很好找,去呢还是要自己开车去好些。

坐车到花古岩,因时间的关系,这宏大而且才建成几年的新寺就不看了,直接到老寺去。也就一百来米远,在路上还见到一奇石“鼎面木鱼”石。

鼎面木鱼石上刻着几个大字“杨宅粮山禁”,不知是什么意思?继续向前走。

终于看到花古岩了。

不上这石阶可直达北极殿,从这里上去。这花古岩是由很多大石天然构成的。

走上台阶,看到这石头觉得很有趣,像是一根阳具只露出一点点龟头。
往上看,上面那就是独角麒麟的角了,刚好对着阳光,照的不好。

走在另一边看,这里是释迦牟尼殿(称上殿),传说中的出米石就是这一块了,而出米石洞就在里面。

在上中庙自然生成的夹石通道南侧,二石重叠称之仙人刻石,这两块石头前面都有奇特的突出的一大块,而且颜色与石头不同,不知是怎么形成的。上石下端有“龙宝寺”,下石前端有“福禄岩”字样,传说为仙人所书刻。

在福禄岩旁里面有嘉庆与同治年间的碑刻各一块。


在碑记旁福禄岩这块大石上有“天下太平”四个字刻在石上,字不大,没人说还不一定知道,这字是革命前辈许士杰同志所书刻。

地上的“花古岩”古匾额,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是乾隆年间刻的。

往里面去,在大石下方有个洞,不过给用一个葫芦塞住了,这就是出米石洞了,人们也称这为出米石岩。据在这管理的阿伯说这葫芦从以前就有的了。
传说古时,有一为富不仁的米商,从榕江上游运米至揭西大溪潭头时,被巨浪卷沉米船,后船虽浮于水面,而大米则颗粒不见。
自此后,花古岩庙僧及游客每天有多少人,石洞就会出够享用的大米。
有一天,有一贪心庙僧嫌其出米慢,执意叫来石匠加大孔口。谁知,石孔被敲大以后,从此便不再出米了。

从上殿与中殿之间的通道进去,里面有路连接上殿与中殿。中殿供着王母。

进入里面后往上殿看,天然的石巷,有些地方太小了就打掉一些石可让这石巷大一些。从这也可到中殿。
下殿--北极殿。

到后面山上去。


山后的石,不过我想看看那传说着神妙故事的“仙公石、面盆石、秦广石、避雨石、眠床石、锣鼓石、仙人下棋石”等。但是阿伯说叫得出名的名石都在老毛那时代搞去建那乌石拦河大坝了,如果不是后来周围村庄的社员反对,这独角麒麟石与出米石也没有了,说这话带着一阵阵的可惜。唉!这花古岩也给破坏得够严重的,搞到现在说的很多东西其实几十年前就消失了。

在出米石上看独角麒麟石。

看山下那新建成的花古岩寺。
花古岩始建于明末清初,重建于清嘉庆元年,民国丁丑年重修,1979年再修葺为现状。1988年,时为普宁县政府立匾明示为文物保护景点。
花古岩历史悠久,香火旺盛,过去曾有不少高僧在此定居。现庙前山坡有“释了凡光公墓(清雍正6年吉日立)”,庙后有“释绍祖德公墓(清乾隆戊申年吉立)”为证,可见其历史渊源。
花古岩整座庙宇由释迦牟尼殿(称上殿)、王母殿(称中殿)、北极殿(称下殿)三部分组成。
在网上看到很多资料对花古岩的介绍,一直吸引这我想要去看一看这庐山真面,看看那奇石。
去花古岩不是很方便,坐公共汽车是少的可怜而且不准时,只有打的或坐摩托,但是进去容易些,出来可就没车了,可就要走上很长一段路了,所以,虽然这地方很好找,去呢还是要自己开车去好些。

坐车到花古岩,因时间的关系,这宏大而且才建成几年的新寺就不看了,直接到老寺去。也就一百来米远,在路上还见到一奇石“鼎面木鱼”石。

鼎面木鱼石上刻着几个大字“杨宅粮山禁”,不知是什么意思?继续向前走。

终于看到花古岩了。

不上这石阶可直达北极殿,从这里上去。这花古岩是由很多大石天然构成的。

走上台阶,看到这石头觉得很有趣,像是一根阳具只露出一点点龟头。
往上看,上面那就是独角麒麟的角了,刚好对着阳光,照的不好。
走在另一边看,这里是释迦牟尼殿(称上殿),传说中的出米石就是这一块了,而出米石洞就在里面。

在上中庙自然生成的夹石通道南侧,二石重叠称之仙人刻石,这两块石头前面都有奇特的突出的一大块,而且颜色与石头不同,不知是怎么形成的。上石下端有“龙宝寺”,下石前端有“福禄岩”字样,传说为仙人所书刻。

在福禄岩旁里面有嘉庆与同治年间的碑刻各一块。


在碑记旁福禄岩这块大石上有“天下太平”四个字刻在石上,字不大,没人说还不一定知道,这字是革命前辈许士杰同志所书刻。

地上的“花古岩”古匾额,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是乾隆年间刻的。

往里面去,在大石下方有个洞,不过给用一个葫芦塞住了,这就是出米石洞了,人们也称这为出米石岩。据在这管理的阿伯说这葫芦从以前就有的了。
传说古时,有一为富不仁的米商,从榕江上游运米至揭西大溪潭头时,被巨浪卷沉米船,后船虽浮于水面,而大米则颗粒不见。
自此后,花古岩庙僧及游客每天有多少人,石洞就会出够享用的大米。
有一天,有一贪心庙僧嫌其出米慢,执意叫来石匠加大孔口。谁知,石孔被敲大以后,从此便不再出米了。

从上殿与中殿之间的通道进去,里面有路连接上殿与中殿。中殿供着王母。

进入里面后往上殿看,天然的石巷,有些地方太小了就打掉一些石可让这石巷大一些。从这也可到中殿。

下殿--北极殿。

到后面山上去。


山后的石,不过我想看看那传说着神妙故事的“仙公石、面盆石、秦广石、避雨石、眠床石、锣鼓石、仙人下棋石”等。但是阿伯说叫得出名的名石都在老毛那时代搞去建那乌石拦河大坝了,如果不是后来周围村庄的社员反对,这独角麒麟石与出米石也没有了,说这话带着一阵阵的可惜。唉!这花古岩也给破坏得够严重的,搞到现在说的很多东西其实几十年前就消失了。

在出米石上看独角麒麟石。

看山下那新建成的花古岩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