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宁果陇进士第庄起凤故居

(2013-08-21 01:33:18)
标签:

进士第

果陇

将军第

状元

庄起凤

分类: 普宁历史文化名迹
在网上看到普宁市燎原街道果陇村有保存得很好的建筑--进士第,就想去看看个究竟,虽然经常在果陇经过,却未曾到村子里转过,也不曾听说过还有一座很大的进士第。果陇的名声在普宁非常有名,也出好多名声很响亮的人,近的如庄世平啊!远的就是那一门三代四进士,六子五登科的庄起凤家族了。开电动车从果陇金味天桥旁的果陇乡门进去,没有问路,虽然走对了,却骑过头跑到光南村去了,这光南村与果陇村,老房子挨在一起,如果不是看到那房门上挂着的灯笼上写的姓氏,还不知跑过头了。果陇进士第与娘娘宫、果陇老人院(老人组)都连在一起;在这果陇好像要搞个文化与文物中心,保护得很好。听说娘娘宫里有古时算命用的鱼洗与庄起凤手书《力助一臂》匾额等,不过门锁住了,看不到。在进士第门外的果陇老人院旁边,坚立着两块石碑,因是出自状元手笔,人称“状元碑”。
pic 状元碑此二块石碑原来是立于普宁铁山十八峰的首末二峰,是为昭示领地。后时代变迁,峰顶二块石碑流落到大坝山处,又由果陇乡中长辈择吉日前往请回。这二碑,都出自状元之手,而清素公又是很多果陇人的先祖。其中一块是广东清代仅有的三位状元中庄有恭的手迹。另外的庄际昌则是整个明代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这二位状元都不是广东普宁果陇人,却在此题字。但看石碑上刻着“侄孙”二字、“闽青阳分潮”,又果陇庄姓于明嘉靖年间在潮阳举族迁来普宁,由此可知,此二状元应是与果陇庄氏关系密切的宗亲。此碑文,对于研究两位状元的书法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庄际昌(1577年-1629年),初名梦岳,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福建省泉州府人,庄际昌为浙江安察司佥事庄用宾之曾孙。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泉安青阳,应试时改名际昌。万历四十三年,中孝廉第九名;万历四十七年( 1619年)会试、殿试皆第一。天启元年(1621年),补授翰林院修撰,编修国史。为魏忠贤所排挤,罢归乡里。捐资修筑晋江溜石陡门。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际昌被起用为右谕德。途中,升为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文思敏捷,为文立就,每日黎明入朝,夜二更方罢。崇祯二年(1629年)病逝,葬于泉安青阳山左麓。赠詹事府詹事。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庄有恭(1713年-1767年),字容可,号淳夫、滋圃,祖籍福建省晋江,其父迁居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公元1739年(乾隆四年)已未科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中丞、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江苏、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抚。1767年7月病逝于福建任上,享年55岁。庄有恭自小聪颖13岁通《五经》,乾隆二年( 1737年)上京应试,四年(1739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九年(1744年)迁光禄寺卿,十一年( 1746年)特擢内阁学士,升为兵部右侍郎,十三年(1748年)提督江苏学政,十五年(1750年)授户部侍郎,十六年(1751年)仍提督江苏学政,并授江苏巡抚,十七年( 1752年)署两江总督,二十一年(1756年)特擢为江南河道总督,二十九年(1764年)已被擢为刑部尚书,次年为协办大学士,任留巡抚任。三十一年(1766年),晚年不保,牵入官员斗争案件,定罪应斩,但谕改监候,后复职,改福建巡抚。三十二年(1767年)在福建任上郁郁而终。庄氏一生清正,晚年在福建巡抚任上,预先告诫晋江族人不要来找他。当有族人找他的时候,他就派手下的人加以阻拦谢绝:“我为封疆大臣,嫌疑当避,且候去此之日,再相见,今则不敢也。”庄氏的做法,最终赢得了族人的理解,“及公之薨,晋江宗人始来会哭,咸称公之公正为不可及”。据载,广州黄埔文冲的飞鹅岭上,有座匠工精巧的墓地,墓前有两大华表石柱,东西各一,华表下各有一石狮蹲伏,墓顶有一圆形八卦图,径约近两米。它倚山而立,座南向北,坐落在状似飞鹅展翅、气势磅礴的岭上,其排场、气派使人想见当年墓葬者的身价。这就是清朝状元庄有恭的墓地,该山亦因有此墓而被称为状元山。
pic 进士第大门进士第,大门上那进士第三个大字非常醒目,让人一见就觉得与众不同,终于见到了果陇进士第了,这不是一般的进士第,这是出过祖孙三代四位武进士的庄起凤旧居。该第坐北朝南,开有朝东龙虎门格式大门,大门上有门匾“进士第”及一幅对联,很激动,虽然这是人家的私宅,还是要看看,照几张相留念。进入进士第的大门,旁边那关着门的房子就是龙田书屋,庄起凤罢官归家就在那潜心画画的地方;庄起凤不单是武进士出身,还是一位在普宁很有名气的画家。不进龙田书屋,直接再向前走过一道门,就是阳埕了,就看到了进士第的主座--将军第,进士第主座门匾题“将军第”,为大三开间三进三厅二天井建筑格式、主座左、右、后方各有二从厝,主座前为一阔埕。
pic进士第主座建筑--将军第这将军第,不知是不是主人专门这么建的,阳埕太小了,感觉搭配不上这将军第,在阳埕上看将军第,有一种压迫的感觉,就像人们说的官大地方小。据说主座建筑门楼那匾额上的“将军第”三个字是出自庄起凤的手笔。
pic进士第内阳埕上的麒麟照壁与官旗夹在阳埕上坚着四副官旗夹,那是四位武进士庄起凤、庄镇藩、庄家荃与庄家龙四人的,官旗夹有些造型不一样,那是因为有的在文革时给破坏掉了,后重新坚起来时就补了欠缺的一条。看看照了几张相后就骑电动车离开。庄起凤(1808-1889),字明辉、翔初,号铁峰老人。普宁县果陇村人。庄起凤20岁时应潮州府试落选,转而弃文习武,熟谙历代兵家著作。清道光十二年(1832)府试为武科榜首,十五年(1835)中武进士。清朝沿明代制度采取文武并重的科举方略,也是武科举鼎盛时期。清朝是在马背上得天下的,崇尚武功是根深蒂固的。武科和文科一样,一般三年举行一次,有新皇帝登基或皇帝、太后大寿庆典,另加恩科考试。武科举为普通人家而具备高超武艺的平民子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在封建朝廷是难能可贵的。武殿试虽先试策论,后试技勇,却以技勇为准。道光十三年(1832)道光帝曾下诏:“武科之设。以外场为主。其弓力强弱,尤足定其优劣。至马、步射本有一日之长短,第能合式,即可命中。”“默写《武经》又其余事,断不能凭此为去取。”庄起凤于道光十二年取得府试榜首之后,立志报效国家,光耀门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就高超武艺,通晓韬略兵法,参加乡试取得武举人资格,于道光十五年赴京参加朝廷举行的会试和殿试。在考试场上,庄起凤一手抓起一把30公斤的大关刀挥舞自如,只见刀光剑影,不见人身。突然间,一时失手,大刀脱手而飞,眼见刀将落地,他急中生智,飞起右腿把刀踢起,双手接住,继续挥舞。试毕,主考官问曰:“庄起凤,此技来自何名?”庄起凤答曰:“魁星踢斗。”主考官再问:“此技系你惯技乎?”庄起凤答:“非也,乃一时失手之故,飞脚踢刀,并非惯技。”主考官称赞曰:“智乎,勇哉!”庄起凤为人诚实,武艺超群,因而登上武进士金榜,该榜武进士59人。庄起凤时年28岁。冬十月,道光帝亲御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钦赐一甲波启善为武状元,授头等待卫;奚应龙为榜眼、鞠殿华为探花,均授二等侍卫。其他武进士分别授予不同官职。庄起凤中武进士后,任海门守备(正五品),后调任碣石(今属陆丰)都司、碣石左营守备、广海游击、香山中营都司,擢升澄海参将(正三品)。咸丰四年(1855)四月,潮阳陈娘康农军攻潮阳不下,转而攻陷惠来县城,并分兵协助许阿梅攻打普宁县城。庄起凤奉知府吴钧之命,领兵到普宁围攻农军。与陈娘康、许阿梅农军战于北山桥。此时澄海告急,因吴忠恕联合王兴顺农军攻打澄海县城,庄起凤立即率部回澄海防地,先后与王兴顺、吴忠恕农军激战。战斗结束后,庄起凤被任命为海安游击,代参将之职。此后又被诰授武义都尉、诰封武显将军、晋封振威将军(从一品)。不久因厌恶战争的互相残杀,庄起凤毅然辞职归家。回乡后,他常于龙田书屋潜心研习书画诗文。庄起凤临碑而不泥,体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尤以百马图、八骏马而闻名。光绪十五年(1889)去世。遗存书画500多幅,其中水墨画《八骏图》等6幅,现藏于普宁市博物馆。潮汕女诗人林曼兰在《潮汕历史人物百咏》书中诗赞庄起凤曰:“八骏马图留史旌,苦心孤诣一庄生。弱冠府试孙山后,而立京科榜首膺。战阵熟谙钦武子,胸襟旷达敬东城。朝廷腐朽难为力,书画研磨喜有成。” 庄起凤家规垂训,将略家传,享有祖孙父子一门四进士美誉。据《中华庄氏族谱》、《中华庄氏源流》记载:庄起凤第三子庄镇藩于同治四年(1865)登崇绮榜进士;长孙庄家荃于光绪十五年(1889)登张建勋榜进士;三孙庄家龙于光绪十六年(1890)登吴鲁榜进士。庄起凤长子庄美才被朝廷诰封为振威将军(从一品衔),次子庄镇邦诰封为武显将军(正二品衔),三子庄镇藩诰封为武威将军(二品衔);四子庄镇标、五子庄镇疆也赠为昭武都尉(正四品衔),六子庄国名早卒无功名。由此,庄起凤家“一门四进士,六子五登科”,被当地传为佳话,且一直传颂至今。以前小时候,就经常听过长辈讲述过关于果陇进士第的事。有一次有一王氏(黄氏)与庄起凤家族的人因一口风水而发生矛盾,双方在争执中王氏被庄家仆人打死,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杀人是要偿命的。王氏家人就去告官,王氏家贫,无权无势,而庄家财大权大人脉多,官府那敢接这案子?最后案子到了方耀手里,方耀也想借这案子压一压地方豪绅,为穷苦人家出头。方耀就带兵去果陇庄家要人,那庄家也知道方耀要来抓人,就在门口贴上一副口气不一般的对联(忘记写什么了,只记得是属于不示弱的那种)。方耀来到也看到了,几经交泄,庄家就是不交人,但是赔钱可以谈。强对强,方耀也没办法,而王氏也是穷苦人家。最后经过双方交泄,以庄家赔多些钱给王氏而结了此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