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德幼儿全人教育中心理念(张宝蕊)

(2013-07-31 19:46:14)
标签:

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

整合心理教育

全人教育

张宝蕊

分类: 好书、好文、视频推荐

1. 从“比较、竞争之毒”说起

要考上一流大学

    一个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高中二年级,成绩达到五百五六十左右。以我的看法,一个孩子是不需要在成绩上争第一的,差不多就好。妈妈说这个成绩很差的,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要求还很远。她认为(也是一般家长的错误认知),那就是,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大、武大等等一流的学校,将来才会有好的工作,这样,万事就可以放下,他们就放心了。
    我也是这样成长的,千千万万的人也是这样成长的,都要挤下别人,然后自己站在山顶上。可是,当站在山顶上时,却要时时保持着这个位置,因此不断要将别人挤下去。这种焦虑与紧张的情绪是极为巨大的。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更深的了解到我在小时候是怎么被要求(被动)成为最好的。长大之后,人不仅被动,也会成为主动的要求自己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达标,那么他就会不断的责备自己,给自己极大的压力。

一流大学的迷失

    有一次我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数学系演讲(他们都是拔尖的孩子),看到大多数的他们眼睛是困惑的,不知所措的。他们仅仅是大一的新生,但是气氛的低迷与迷茫,让我很是痛心。

“好”与“不好”的鞭打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的一生都在跟别人比,也在跟自己比。我同意这样的观点。这种与人比较的态度,产生的却是失败感,自我责备与抱怨他人的复杂情绪:“我又没有做好!我怎么这么笨呢!”“为什么别人可以做这么好,我却不行?”“又不是我不行,而是他有后门,他有关系。我没有办法呀!”挣扎,恐惧,生气、难过的感受一点点的涌现与积累。难怪人生累呀!
    “比较”之所以会对孩子们的人格及生活造成不良的后果,是因为一般师长们多半是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评价与判断孩子的现在。或是用自己的期待来要求孩子的进步,而非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考虑孩子现在经验的学习价值。或是仅看到错误,却没有认识到错误是为未来指出更正确的方向。这就形成了一种永远要“好”而不能“不好”,而且要比别人更好的恶性竞争的教育现况。孩子,不再是为自己的全人成长的发展而努力,而是为了比别人更好而挣扎。


2. 贝德:better,越来越好
     贝德,英文就是“better”,就是越来越好的意思。
     贝德的理念是不与别人比,而是从自己当下的表现、来学习什么是“更好”的态度。它是积极的,是肯定的;是开放的而非责备与判断的;是关心人的而非使人内疚的;是发展与成长的,而非怨恨自己抱怨他人的。就像一个孩子学走路一样,每踏出一步,都是为了让下一步更踏实,更稳定。学习的过程中,会摔倒。摔倒时,会痛。这些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了解下一步如何不摔倒,那么就不会痛了。这,就是经验,这就是“贝德”。
      所以,在贝德,没有“错误”,只有经验的累积与反思,然后就是行动与超越转化。成人们之所以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就是因为缺少了对积累经验的积极反思,或是有了反思却没有积极的行动。
     鉴于此,贝德全人教育中心就是专门针对2至5岁的幼儿,给予他们心理辅导教育的基础启发与指导,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让他们自我探索,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在自学自习的氛围中,懂得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在与居家相似的环境里,学习在家中所要承担的生活责任与能力;在认识社区与邻里中,学习关爱他人;在大自然中,学习尊重生态。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幼儿们开始积极的面对生活。


3. 全人教育:身心灵全然临在的生命态度
全人教育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孩子的本身;一个是孩子与师长的关系。
第一层面:孩子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心理及精神三方面。从五育来涵盖它们:
a. 德育:
    现今的社会,说得难听些,是长幼没序,不敬天、也不爱人。贝德就是要重新恢复这种敬天爱人的传统中国人格,让我们的孩子在相互帮助与尊重的环境中,培养爱与慈悲心。孟子曾经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谓之四端。此四端所要表达的是,品德要比才能重要得多。易经也很强调这个看法。贝德,就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为优先。
b. 智育:
    一旦尊重他人的规则与界限建立之后,一个人的心就稳定了,那么智力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智力不需要刻意去培养,而是要在游戏中,在轻松愉快中自然的开启。贝德的师长们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发展步伐中,启动内在的能力,腾飞未来。
c. 体育:
      0到6、7岁的孩子是用感知来了解世界的,而运动却是感知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翻滚中,在滑斜坡中,在跑步中,在走桥活动中,在沙的飞扬中,孩子们不仅身强体健,而且感觉统合也不自觉的进行了整合。在劳动中,在锄地浇水中,他们的脑神经网逐渐的发展与健全。
d. 群育:
    0到3岁是利他行为最好的时间段。在冷漠、自私而自我中心的大环境中,贝德的孩子,在学习冲突处理中,在互助合作中,成为散发爱和温暖的人。在每天的拥抱中,发展与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在与昆虫,与青菜植物的交流中,成为与大自然关系和谐、自然、真实的人。
e. 美育:
    透过对美--大自然、对生命、对美好的事物的欣赏,孩子们在内心增加对美的体验,并聆听内在自然的创造和表达。
    在这个五育的教育宗旨下,贝德的孩子会在生理、心理与精神层面,发展出一个健全、开放、容受、有弹性与自信的整合的人。
    贝德的孩子,是用未来的眼光来看现在的经验。他会越来越独立自主,也越来越热爱周遭的人。他不会强调“学历”的唯一重要性,而会将“学力”(学习力)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第二层面:老师与家长的支持。看到老师及家长们的辛苦,贝德的创办人张宝蕊博士决定要在培育孩子的同时,也给予师长们知识上,实践上的支援。所有师长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孩子的平衡与整合发展而努力,但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产生了很多的困惑。贝德,就是师长们的平台—交流与分享的地方。师长们也会越来越棒,越来越自信。


    让我们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老师、家长们,一起来前行共勉吧!

 

整合心理教育辅导总部 联络方式

周宝臣老师1539288599715327176610 QQ 1641618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