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员在学生文体活动指导中应发挥的作用(鹿)
(2016-03-31 20:44:52)
一、高校学生文体活动的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文体活动日渐丰富,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渐渐成了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文体活动呈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校学生文体活动以团委组织为主
各高校的学生会和社团绝大部分是挂靠校团委,学生会或社团负责全部文体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团委有时直接负责大型文体活动实施,同时代表高校了解和管理全校文体活动整体发展情况[1]。
2、高校学生文体活动建设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文体活动的申报和管理混乱,造成很多文体活动不能有效开展。高校应对学生社团资格的审定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但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致使很多活动都没有具体方案和计划[2]。在各高校学生团体中,指导及监督工作主要源于团委老师,而从整体来看,各社团大多都具有义务性质。
3、高校文体活动规模比较小,比较具有个体性和自发性
活动设施相对匮乏,宣传形式过于单一,活动地点大多安排在教室内,而空间小、配套设施较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活动预期的效果。为丰富学生生活,文体活动一般多为娱乐性较强,但围观的人多,参与的人数却是有限,由此说明高校学生热衷的是有意义的、形式新颖的文体活动。
4、高校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不够积极
就目前来看,经常参与文体活动的多为学生骨干和新生,使得文体活动得不到很好地推广。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求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文体活动更能体现出其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指导高校学生的文体活动
高校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校园文体活动,不但可以在在学习之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东西,拓宽知识,开阔眼界。同时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还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交际对象,从同龄人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处理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因此积极推动大学生参加校园文体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笔者具体分析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文体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1、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涯中接触最多的一位老师,他的言行举止和活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要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也需要辅导员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学生。首先辅导员的性格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是学生良好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辅导员性格会通过日常的管理活动及与学生的交往而影响学生,学生的性格也总是或多或少的带有辅导员性格的痕迹。这就要求辅导员们必须修养自己好的性格,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这样也有利于处理好师生关系,有助于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加强对文体活动的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号召大家积极地参加活动,这时需要发挥辅导员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绘声绘色的把活动内容、形式、奖励(学分、荣誉、物质等)以及有利于学生发展等方面具体详细的讲解给学生,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辅导员要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
校园文体活动是学生课堂的延续,是学生课余生活的有机补充。辅导员们要对校园文体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使校园文体活动针对性强;同时,也要让校园文体活动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更好的发挥出校园文体活动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单调乏味的学习之余,辅导员们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同学们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明确学习目标,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参加体育类比赛,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竞技精神,团队精神”,锻炼体魄,展现自我,在运动场上释放学习的压力,恢复信心,以更好的姿态投入新的学习当中。通过参加学院“三下乡”活动,同学们接触到了社会、服务了社会,提高了公关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辅导员参与规划并组织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高校的文体活动非常多,包含娱乐、文化、公益等各个方面,有些是学校组织的,有些是社会组织的,也有一部分是辅导员或者各科任课老师参与组织的[3]。高校辅导员作为最了解学生的老师,他们可以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一些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当前许多就业单位在选聘人才的时候,非常注重从业经验,而这恰恰是许多毕业大学生的软肋。针对这种就业情况,辅导员在设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实际。开设一些专业技能大赛或者现场实习活动,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此外辅导员在组织文体活动中,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对其进行强化,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事实证明,辅导员的一句肯定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信心。
结语:
高校文体活动的开展,给大学生营造出了轻松和谐的环境,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学辅导员们更应该善于运用它来引导大学生们的良好的学习成长,让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体活动,达到提高综合能力、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剑峰.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课外文体活动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5:10-11+13.
[2]林世基. 高校辅导员指导学生活动的思考——领导与组织[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7:397-398.
[3]秦玉学.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工作[J]. 现代教育,2011,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