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徐洪权】艺无止境

标签:
文/庄晓玲周隆辉 |
分类: 精致生活 |
http://s1/bmiddle/0029gx9Kgy6Hpc4lrgs40&690
徐洪权,字腾之,号武夷道人。1953年生,江苏盐城人,别署半雅斋、双灵草堂。年幼始学书法,历经近半个世纪的研习、创作,终成大器。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上海榜书研究会会员,中国龙江书画院副院长,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授予)。2001年入选文化部举办的“国粹奖”中国艺术大展,2006年被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 传略入编《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家大辞典》,《二十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赏》,《世界当代着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博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收藏图鉴》,《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宝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收藏指南》。
孩童时代,当其他的小伙伴们沉醉于玩各种游戏之时,徐洪权却被书法中流露出的潇洒飘逸、娟秀多姿深深吸引,如痴如迷,于是他便开始尝试拿起笔墨,一横一竖地练起了书法。浓厚的兴趣使他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研习着,这也使他书法技艺有所突破。到了80年代初,上海南市艺校开始公开招生,他抱着对书法强烈的热爱,一个人拿着一支笔一张纸赶赴考场,没想到,厚积薄发的他技压群芳,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
在艺校学习那段时间里,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比别人早起,骑三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学校。尽管艰苦,他却能苦中求乐,因为他对书法的狂热,对艺术的执著,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他先后拜张云虎,徐伯清,蔡国声为师,认真学习草书,榜书。在老师们因材施教的指导下,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领悟力,书法技艺突飞猛进。有幸的是,在之后的学习道路上,他又获得了胡问遂先生的大力指导,书艺更上一层楼。
http://s13/mw690/0029gx9Kgy6HpcvAgFu5c&690
正因为他的书法技艺收到了几位海派名家的指导,因此在自己作品上,他常常冠以“海上”二字。他说:“我是在上海长大,30年代的上海书画名家都称为海派名家或海上名家,我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所以常冠以“海上”二字。
他的的作品亦如水之海洋般充满变幻、灵奇,亦如木之海洋充满生机、活力,二者交融,加以强健笔力,开张格局,舒展豪迈,不拘小节,以海之心怀,写大气象、大景观,而成独特意味。生为盐城人,饮水入海口;书成武夷山,聆听山林音,行踪变幻,飞逸流思;他把多年研习所得融入于笔墨之中,草书、榜书皆有韵味。
草书始于汉初,《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徐洪权对草书情有独钟特别对张旭怀素的草书艺术更是敬佩不已,对他们的书法落笔力顶千钧,行笔婉转自如,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推崇至极,在数十年以来让徐洪权潜心学习研究他们的艺术作品。他的草书继承了张旭怀素的优点,从中吸取精华,又能创造新意,注入自己艺术特色,在他的草书作品中那种潇洒遒劲,清狂野逸的笔意和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徐洪权说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写草书是与性格有关。热情豪放的人对学习草书来说是容易入门的,但是学习草书不能依样画葫芦,照搬照套,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艺术蕴意。其次,要多读帖,善思考,勤练习,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方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一套自己的书法体系。而对于书法中的技巧,他说他对书法艺术中的技巧是很看重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果没有高超的技巧怎么能驾驭手里的毛笔,怎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纵观古今无论钢琴家,舞蹈家,歌唱家都是如此。
http://s6/mw690/0029gx9Kgy6HpcwUOLbb5&690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书法,但大多数都很急躁,没写几年,就自居一家,称自己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徐洪权说学书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学海无涯,要像古人一样达到“池水尽墨”,这里面不仅要讲书写者的笔上功夫,还要讲文化底蕴,书学知识,实践经验,个人的才情,独到的理解能力还有悟性灵感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对于自己,他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每天风雨不动的练笔外,他还研读各家书法风格,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注入自己的作品中,因为“艺无止境”,只有精益求精,时时保持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攀登艺术高峰。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等到时机成熟将举办一次书法展览。
书法是创造的,个人的体悟与创造融于笔墨挥洒之中;书法是时代的,亦是超时代的;书法是黑白的,亦是色彩的;书法是粗犷、率真的,亦是规整、细节的……徐洪权创造出来的书法世界,一如天空中闪烁之星,缔造出万千情思与景象,如幻似真,美伦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