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2023-05-19 21:21:33)
分类: 我与书法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俞黎华 

今年四月,春雨菲菲,有缘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所谓有缘,是早在新冠之前,我就做了邯郸安阳小短线,却是跨大河南北两省驾车之旅。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大,数次已经定好行程的计划,而被变化而告终。今年春上的西北壮游最后行程,就定在安阳, 原因不言自明,就是为了参观安阳甲骨文的故乡——商都殷墟。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在雨中暮色的车窗中,见到壮丽辉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外观时,第一感觉是意外,整个带有殷商宫廷建筑风格与当代审美思潮相结合,并具有后现代艺术意趣的主体建筑,及其广场如此恢弘之规模,的确匪我所思。并为之震撼。眼下仅是自2007年开工,历时两年建成的主题馆及广场,占地81亩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一期工程。而占地175亩,包括研究中心、汉字体验中心等机构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后经了解,该馆是经国务院批准,最初命名为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后来定名为现名的我国第一家文字博物馆。

第二天上午走进了该馆,馆名定位精准,从主题展汉字的来历与演变来看,将汉字放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其他世界文明古国之林,而不仅仅是着眼于汉字一格。在被誉为汉字圣地安阳(商殷墟)更加体会到 ,只有中国的汉字,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发展繁荣到如今。中华文明赖以生存传播,发扬光大。这是非常令人骄傲之余思考总结的大事。

另外在汉字展示中,还展出了以汉字为代表的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对汉字的展示,无疑从120多年前,这里的“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文字开始。我注意到这里陈列的文物,像1984年在安阳出土的商朝精美青铜器“子觯”,以及器底部生动活泼形象的阴文“子”字样,尤为精美可人。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汉字,距今有三千多年。在十九世纪最后一年,王懿荣服用中药时,意外在龙骨片上发现了文字,由此寻觅到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 发现甲骨文。实在是中外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王懿荣 对甲骨文的发现、考订、鉴别、收藏有首创之功,被称为甲骨之父。随后又有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罗振玉(雪堂)、董作宾(彦堂)、王国维(静堂) 他们对甲骨文做出多方面的研究。 目前发现甲骨十几万枚,达五千多单字,如今能识者一千余字。还有少数用精致的毛笔,书写的朱色、黑色的字迹。更是引证毛笔历史的实证。 甲骨文源自殷商时期先民不问苍生问鬼神,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大事,都要进行占卜。占卜时根据求知问题,贞人(占卜师)在龟片不同的方位,钻上小孔,再用火烤,根据炸开裂纹的长短走向,卜,即裂纹的象形字,得出事情的吉凶结果。并由贞人刻出。甲骨文故也称殷墟卜辞 。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笔

甲骨文是成熟化的文字,(其中不仅有大量的象形字, 六书中以象形为基础的其他造字方法的字,也大量出现足以得到证明。  我们从大者字逾半寸,小者细如芝麻的甲骨文中,看到了诸多充满先人们造字中聪明智慧。想起了早年我的一则难忘的记忆。我曾对一位好写古文字的书法家,对他写的甲骨文  下面站立的腿,故意美化,多拐了一个弯。提出异议。告其古文字,首先应该在字形正确的基础上,来展开对美的塑求,恰恰这个人字多拐了一个弯,而变成了字 。这可是生死之差啊!但是他认为写的是书法,应该以美为主,多拐了一个弯而增加曲线,正是对美的追求。至于多拐一个弯,也只有你等所知。 我当时曾经告诉他,老济南有句趣言,说人S了为“伸腿瞪眼完”。此字强化夸张伸腿的动作,应了此言,真成了死人的尸。后来那位死活不知,依然我行我素。我就后悔当初不该对这位四七二十七者较真。但想来,这也正是当今书坛不讲真知,胆大妄为,以丑伪为伍,视大美而不识, 病垢百出的症结所在。

 参观中,同行的一位书友, 回忆起了当年我对会意字 “婚”的有趣另类的解读,说他至今难忘。我回答那都是旧学,俞氏顺便说起另一个会意字“”字。我说这个字大概可以进入十大吉祥汉字(比如像:福、寿、禄、闲、安、乐、中、等)首先从会意层面看,在甲骨文中,屋里拥有玉和贝(货币),即珠宝和钱财,在远古人们就具有拥有这些“子子孙孙永宝用”的观念 。 同时还应看到甲骨文“宝”字中。玉和贝的位置可以上下交换。这一现象,在甲骨文造型上, 增添了不少趣味。而且,后来的金文“”字, 又增加了“缶”字。有人将这一现象仍停留在会意上来讲,缶本是土质的器皿,远不如玉和贝那么宝贵,由于经典的击缶”典故,将缶作为音乐的指代而宝之,此论说得过去,但不免牵强。但是如果将其置于形声字中考察,缶与宝在上古大概同音,或许其真实性更大。我们知道,大量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才有可能创造出那么多有意思的汉字来,但是也是汉字增加许多的原因。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同一个字,字形简单笔划较少的就是后来的简化,这些“小学”中文字、训诂、音韵的知识,正是书法人成家的必修课。

宽大明亮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玻璃天穹使室内的采光不因雨天而受影响。但是历时十几天的西北壮游,到此是最后一站,参观之后,就立马踏上回家的征途。或是连日疲劳,打乱了常年悠哉的生活节奏,今天也感觉到身心的不适。回家果然蒙阳数日,等恢复元气之后,总觉的西北壮游没有善后。俞氏就写出这篇文字,权当为西北之行画一个句号。巧极,写作之日正是518日,此日乃国际博物馆日,故也以此献给中国第一家文字博物馆,献给难忘的人生之西北壮游,更献给我所从事的书法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