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封龙山颂》的一点感想
俞黎华
文
我学习隶书有年,心仪效法的汉碑大都在精美中和谨饬严紧一路。今年夏天,无端寻出唐云所藏,上海书店影印出版的《封龙山颂》,置于案头,闲暇时常翻阅,却从未涉笔。今晨读此,忽觉技痒。俞氏将碑文中的铭辞临写一过。颇多感慨。
我写隶书,临写雄强粗犷一路的以《李翕颂》为多,汲取其大字伟岸博大之气,可防治隶书容易出现的松软妩媚之敝。我戏称写摩崖隶书大字是吃“钙片”。我也喜欢看《张君表颂》在粗头乱服表相里,更欣赏其笔短意长的“憨态可掬”。
像是碑中“幕”的结构,是书丹者本能所为?还是高明之举?我说不清楚,但是得趣。
近期研习《封龙山颂》,是因为我喜欢它的古朴自然。《曹景完碑》是古朴自然的,但是外貌的秀,呈现一种古雅之美。而《封龙山颂》外貌
呈现的是天然古色之美,它俘虏了我的审美之心。俞氏就有了今天临写的第一书。
就爱好而言,有些未必就有明晰的理由,喜欢就好。其实理性的分析,喜欢还是有由头的。我现在能够接受相对粗头乱服的风格,我知道是自己随着年龄老化,优柔秀美的审美风格也会悄悄变化,当然也有身体变化而变化的原因,眼睛不能么明亮了,手也不那么灵便了,小楷就不容易写好,线条也不那么光洁流畅了,这是自然的变化,如果违背了自然的天人合一之道,比如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为了所谓“金石气”“苍劲老辣”,必然会故作颤抖,矫揉做作 。
不过
写这类风格的字,对我而言,是吃惯了精细美味而换一种食粮菜蔬,还是要和自己的审美情趣吻合起来,非经典的字可以写的破,不可写的烂,更不能写臭!但是即使刻意追求“大江东去”豪迈阳刚之气,也应该学会品味“晓风残月”的细腻阴柔之美,这样可能会写的更好,艺术之路走得更远,这是我的另一种体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