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透自然  意趣高古——访山东大学书法学俞黎华教授

(2015-02-04 11:49:05)
标签:

六书斋

书法学

可口可乐

山东画院

俞黎华书法

分类: 我与书法

                                通透自然    意趣高古

                                                       ——访山东大学书法学俞黎华教授

                                                                                                                                      李红军   党春 文

 

     近日,笔者走访了山东大学书法学教授俞黎华先生。俞先生成名很早,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书协会员,而且是他的老师蒋维崧老先生推介的。那时他在高手如林中,一举夺得了“齐鲁书画大奖赛”书法一等奖的第一名。以后他就不再参加开始热闹起来的各种比赛了,原因用他的话来说,书法不是凑热闹的事,他也不是凑热闹的人。

 

    俞先生从小就在祖父的指导下学字,一写就是半个多世纪。他认为写字是他所喜欢的事,大半生来不丢弃、不放弃,使自己饱尝了“人非磨墨墨磨人”的人生体味,受益良多。

 

    同俞先生聊天,是极为有趣的事,他能把极普通的事情,说得绘声绘色,让人很愿意听,但不离谱。这是他语言与见识的魅力。他脑筋也好,记得住从他出生前到今天济南的那么多的大事小情,可他却说,自己连26个字母的顺序都记不住。他告诉笔者,人的智商一般没有太大的差异,关键分用在什么地方。所以人一定要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能吃什么饭,吃几碗饭就行了,天长日久的坚持,就一定能搞出名堂来。但是许多人喜欢从众,没有己见,结果终生一事无成。

 

    俞先生对生活怀有深厚地敬畏之心,感恩之情。他认为皇天后土对他不薄。他从小的嗜好除了写字,就是看书。所以他曾立志长大要做与书为友的职业;后来他真的从事了多年的图书资料工作,连他读大学所学的也是图书馆学专业。并且在这个行业颇有建树,比如他撰写的《评藏书纪事诗》《论古籍整理研究中的资料工作》等论文,已成为颇有影响的专业文献。

 

    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书法由他的爱好,变为俞先生的职业,成为山东大学书法学教授。尽管他对书法职业化并不以为然,但他还是在书法教育、书法研究及书法创作三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早年主要是书法的学习与创作,参加了当时许多大型的国内外重要书法展示活动,也获得不少的奖项。中年在山大古籍研究所从事了10年古籍作料整理工作,“面壁十年”与书为伍,工作之余还撰写了许多有份量,有影响的论文,比如《秦篆美感与成因》《石颂初探》《刍议蒋维崧先生篆书艺术》等,应邀参加了大型文化建设项目《山东省志。文化艺术卷》的编纂工作,独立撰写了“书法篆刻”的全部内容,荣膺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的方志编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近十几年来,他执鞭教坛,在山大开设了多门书法课程,并成为深受全校学子欢迎的课程之一。他的选修课程,授课学生已逾万名。他还带过不少海外研究生。俞先生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大一统的理念,与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已达到通识教育的效果。他在教学之中,已逐渐形成许多他自己的书法理论;出版了《书法基础教程》,其中不乏他对书法艺术的真知灼见。例如文学对书法艺术至关重要的阐述。再如他的“书法真趣说”,围绕这个主题,做了多场专题讲演。

 通透自然 <wbr> <wbr>意趣高古——访山东大学书法学俞黎华教授

    俞先生书法创作与文学一体化的实践,和真趣的自然表露,笔者是早就领略过的:1998年7月山东美术馆举办 “庆祝山东画院成立10周年书画展”,他所创作的“山左群贤聚一堂,东方艺术共弘扬。画中丹青增国色,院里翰墨满庭芳。十度春风染齐鲁,年来新树成栋梁。大笔如椽重抖搂,庆贺明朝更辉煌”行楷祝贺作品,嵌字精巧,主题鲜明,清新流畅,拈手而得。在时下,不计展览主题,唐诗宋词一大抄的局面下,逾显得难能可贵。

 

 

    笔者问俞先生为什么颜其斋名为“六书斋”。他介绍说: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先生谈自己一生,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一生爱戏、看戏、写戏、评戏、教戏、唱戏,斋名故为“六戏斋”。我受启发,我大半生与书也结下不解之缘:自幼就爱看书,受教育的时候念了十几年的书,曾经在山东大学度过了十五年以书相伴的生涯,也养成了视书“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嗜好;后来从事书法教学近20年,同时著书、作书(法)。言而概之:读书、学书、管书、教书、著书、作书,形成我一生不易的飞鸿雪痕。“六书”之名,又含六书(文字学)的含义,便在五十以后,将斋名易为“六书斋”。

 

    笔者听过俞先生的课,深感他讲课的魅力,盛赞他的口才。他说“口才一般,但我所说的,学生们听的懂,还愿听。能受用,当无愧。”他又说:当老师的一定要肚里有“货”,嘴上能把“货”表达出来。现在艺术教学,许多师资没受过师范教育,是个明显的缺憾。所以孙其峰先生,当年自学了教育学。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是——看得多,记得住,用得上;用得上就包括写得好,说得妙。笔者接话:那天有学生在课堂问你,为什么要喝可乐?您回答的就很妙。原来那天上课,俞先生没带水杯,就买来一瓶“可口可乐”。俞先生回答那位同学说:你问的问题比较可乐,因为“可乐”前面还有 “可口”二字,所以我才喝可乐。笔者以为,从俞先生的回答中就会了然,他是一个那么通透自然,真实智慧的人;这就是他能取得当下过人成就的“活水之源”。        

 

                                                          本文发表于<联合日报>2015年1月29日第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写的字
后一篇:我说铝饭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