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画家乍启典先生

(2013-04-24 12:26:41)
标签:

乍启典

吴道子

王凤年

山东大学俞黎华

回忆

分类: 人物百态

                            回忆画家乍启典先生

                                                          俞黎华  

 

    2012年连续写了十几篇关于老书画家的回忆,今年清明时节,蓦地想起,如何没有写一写乍启典先生?于是提笔将早已活跃在脑海里的乍启典先生,下载到纸面上。

   

    第一次认识乍启典先生是在 1983年。当时我与王凤年先生赴郑州参加画圣吴道子纪念活动。在车厢上巧遇同行的乍先生父子。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因此熟知,特别是我对乍先生的了解与认知。                                     

 

                                      过人的勤奋

 

    在这次活动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就是整个活动贯穿三件事,喝酒吃饭、参观浏览、书画笔会。据我观察乍启典先生对第一项不感兴趣,简单吃饭之后,大都是看别人说话,他自己不爱讲话。

    但乍先生对第二项却表现了我难以理解的热情。每次参观一个景点或者某一样东西之后,都会发现乍先生不见了,原来乍先生看得非常仔细,他还在原处没有看够。当参观邙山古墓博物馆的时候,我亲眼见到他在小本子上描绘一件祭祀器皿的样式,当时照相机远不如时下这么普及,当然照相机也不能完全代替写生的功能。这种举动对功成名就的乍先生来说,常人很难理解,只能以勤奋来作答了。

   

   凡是见过乍先生的人都会对他的艺术经历和他的慈眉善目阔嘴垂耳相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人认为乍先生与齐璜老人好有一比,那就是他们的经历有很大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农村出身,汲取了大量民间生活和艺术的营养,从而走入艺术殿堂进而成为擅长写意花卉的画家。说来也颇有奇趣,而且两人早年都做过木匠。其实我认为他们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在于勤奋。齐璜老人生前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必须作画,如不能完成,日后必补,他在丁忧期间有几日没能作画,后来补画,并在题款中言明此事。“天道酬勤”是齐璜老人爱说的话,包括乍先生这些画家成功的原因也不出这一天道之理!

 

                                       朴实又认真 

 

    再说第三项——书画笔会。这些年来书画家忙碌于笔会,似乎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不然。比如商业性的笔会,无话可说那是书画家自己的选择;公益性笔会那是你应尽的义务,还有一些人情性的笔会,那就应视书画家的情况而定。有些书画家在情愿的情况下,写画多少也无所谓;但有些碍于脸面不情愿却又遇到雁过拔毛顺手牵羊、不管别人死活只顾自己所获、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的主儿,倒霉的只能是书画家。

 回忆画家乍启典先生

    就在这次活动中,有一个单位出面接待,主办方给书画家开了几乎难以完成的名单。刚吃完晚饭,乍先生就回到房间,让随行的公子裁纸准备纸墨准备作画。我写完后到乍启典先生房间串门,只见床上地下都放满了作品,但距名单还少一些。我对乍老说你要画完,恐怕得下半夜。当时我还“教了”乍先生一招:面对这么多的求书画者的名单,下笔之前一定要做一分析。名单最前面的那些人一定是该单位已出面的或者没见面的领导,最后面那些人一定是为你服务的工作人员,名单中间相当一部分的是各种关系蹭作品的人,明白了这些,该怎样写就有数了——写两头去中间。到时候就说名单都完成了,翻看作品上面的下面的果然全有……我的“经验”把乍先生逗乐了,要送我一张作品。我对乍先生说,你本身还画不完就别送我了,乍先生说也跟你学学那个法儿……说实话我是不轻易向别人索要书画作品的。但是乍先生这次真心相送可令当别论。当时真的喜欢熊猫戏球那一张,但难以启齿。乍先生见我犹豫以为不好意思,就说给我挑一张,说着就将兰花山石拿出来,还说兰花在北京办展时田纪云副总理都说他兰花画的好,我只好请乍先生为我题上上款,以资留念。

   

     在洛阳王城公园参观时,蒋凤白、王凤年、迟宾、于安澜、尚爱松与乍启典先生等几位老书画家请到会议室休息,其实那里备好笔墨伺候着呢。乍先生依然认真的作画,而且画到最后,牺牲了仔细观看甲天下洛阳牡丹的机会。

 

                                       不忘老朋友

 回忆画家乍启典先生
          前排左起张彦青、王凤年、乍启典先生。

   

 2006年4月30日王凤年先生画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开幕式上当时省城能来的老书画家以及所邀请的各方面领导悉数到齐,还涌来上千慕名而来热情的观众。其中乍先生的到来最让我感动,他是当天一大早从滨州赶来的,我把我的感动转告给王凤年先生,他也为之感动。

 

    大概是2005年,王凤年先生在山东省立医院保健病房住院,恰巧不久乍启典先生因为咳嗽憋气住进隔壁房间,王老知道了,策仗前往探视。我听说后,说也该去看看乍先生,但不知道他老人家还能不能认出我。我去了故意问乍先生我是谁?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我,王老这么大年纪还来看我,让我转告谢谢王老。我说你不是当面谢了吗?乍启典先生说我害怕他听不见弄不明白呀。我不甘心乍先生不回答我的问题,就故意给他逗闷子,说您知道我是谁呀,就让我给您捎信儿。他那“你不就是王凤年老师的姑爷吗?”一句话,就把我和侍候他的小保姆全都逗乐了。

 

                                     生前身后名

 

     乍启典先生在没有定居济南之前,大名就誉满济南了。不断有些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驱车前往滨州求画。据滨州的朋友给我讲过关于乍先生这么的一件趣事。省城一位收藏家喜欢乍启典先生的老鹰图,但他对乍先生并不熟悉,有次途经滨州想顺便求购乍先生的老鹰。在当下,书画家名声大了知道的人就多,像启功先生、蒋维崧先生,你来信只要写上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就没有收不到的;据说当年写给苏州费新我先生的信,有许多未能写明具体地址者费老也能收到。这位收藏家以为到了滨州打听乍启典先生就没有不知道的,其实乍先生名声在滨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这位收藏家是南方人,讲的是正宗的北方老百姓难懂的南方话,所以就闹出了下面的笑话。他下车问乍启典在哪里?问了几个人都听不懂,后来有人听懂了他要找炸鸡店,告诉他滨州有好几家炸鸡店,不知他要找哪家?这位收藏家见总算遇到知音了,心想这里还能有几个乍启典?就提示说:鹰,老鹰,乍老的鹰,那人一听,告诉他滨州有好几家炸鸡店,说就是没有炸老鹰的店……

    

    乍启典先生晚年凭藉其艺术实力,润格节节飚升。以致生前身后都出现了这多传奇的故事。现在回想,乍启典先生从农村的木匠成为国画艺术的巨匠,这难道还不足够传奇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的校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