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洪顶山  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2012-06-07 21:44:38)
标签:

东平洪顶山

大空王佛

摩崖刻石

俞黎华

杂谈

分类: 书画评论

                        登洪顶山 “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俞黎华   

 

    六月六日,游东平登洪顶山,洪顶山因摩崖刻经而名。余思慕久也。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洪顶山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东北方 登攀处建有石墙,有僧安道一书“大空王佛”之标志。由此登山,地势平坦,野芳杂集,秀木扶疏。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行百余米,大小水塘有二,水质轻澈,覆印苍天。夫小塘者,犹朱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写清泉活水之胜也。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巧极,同观大空王佛乃我书友兄弟三人,这里竟有“三兄弟”字样。
   

    越水塘,始入山中,林壑幽美。山势险绝,两峰相峙,幽谷逶邃,古柏参天。夫东平自古其域有水、原、山三鼎组成之说,此地亦现也。登山半腰,绿丛之中隐见红字,待立于摩崖刻字之下,喘息甫定,观看“大空王佛”字,刻于平滑巨岩古朴端庄,大度雄浑,其中“佛”字,高约5米,宽4米,笔画宽逾半尺。末一竖笔呈“飞白”状,笔画尤长,平添几分竹简书体飘逸洒脱之韵。此四字,为北朝摩崖大字之最。乃北朝摩刻之精华、大字刻石之鼻祖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注意山崖刻字

    “大空王佛”旁有“僧安道一题名刻字。其中“一”字被碑贾蓄意毁贬。此四字及经文镌刻巨石壁间。刻字内容佛经、题记,尚有其它刻字达20篇之多,形成总面积近1400平方米庞大字群,惜今磨泐弗识,灿若晨星。遥想当年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徒增望石生叹之恨耳!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经文拓片,今藏新建的东平博物馆

   

  安道一者,北齐名僧也, “尤工书法”。其洪顶山诸刻,书风与邹城铁山、尖山刻字多有同,皆有安道一款识,可知洪顶山摩崖刻经铁山、尖山刻经年代一致,同出安道一之手无疑洪顶山刻经山东境内摩崖刻经最早。目前已北齐河清二年、三年(公元563、564年)题记,知洪顶山刻经邹城四山刻经先七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前约十年矣。山东境内刻经均受洪顶山刻经熏染。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博主的隶书作品

 

   余早岁撰《石颂初探》(见《北 朝摩崖刻经研究——“中国北朝摩崖刻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齐鲁书社1991年1月出版。)一文,对邹城铁山摩崖刻石书丹手法提出“划写”之说,为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即安道一所书大字,由其划写空心字之轮廓,再由粗通文墨工匠刻出线条,最后令小工或义工者剜掉轮廓中心石面而成。安僧在划写之时,还随心所欲画出诸多图案。铁山刻石即有心之桃形,取代“点”之笔画。观“大空王佛”中“佛”字上端两个手形,可为余之见解提供又一佐证也!

    置身 “大空王佛”摩崖刻石下观赏近半时,余有叹焉。千年沧桑了然心臆,感慨难平犹耳畔松风阵发不已,。。。

  登洪顶山 <wbr> <wbr>观“大空王佛”摩崖刻石  向东君(左一)、健铭君(右一)   摄影:大鹏君

    与同游者合影,同游者谁,向东君、健铭君携三口之家;当地友人孟、梁二君及洪顶山君共计七位一体也。

 

 

 

  0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