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花开……
(2011-05-25 17:10:12)
标签:
杂谈 |
山丹丹花开……
杨东升
六月,来到太行山区的荒郊僻壤,在一片片绿色的杂草中会突然发现几株鲜红灿烂的山丹丹花。你会不由得一声喝彩:“好美呀!”
茎叶纤细的山丹丹花,亭亭玉立,挺拔俏丽,含蓄雅致,它就像那站在绿色地毯上的光彩夺目而又高贵典雅的超级明星,令人顿生开朗振奋之意。花开在独茎的顶端,每朵绽放的花展露着六片娇嫩的花瓣;有的茎杆上摇曳着一两朵,有的则怒放着十几朵;绽开花瓣的尽情吐露芬芳,含苞待放的则默默垂首羞红:在那一抹绿色背景的山野无疑是最漂亮的特写图画。
古代文人咏花题诗,多写梅、兰、莲、菊,也不乏赞咏牡丹、水仙、桃杏、芍药之类者,唯独绝少有专写山丹丹花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即有桃花的赞辞。“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突显了梅花的傲骨凌寒。“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道出了香兰的芬馥神韵。“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赞美了秋菊的迎霜怒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是写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的风骨……然而,“山丹丹开花爱抱团,一簇一丛红艳艳”,如此美艳绝伦的神品,却只有在民歌吟唱中出现。遍查典籍,只有在《本草》中作为药材加以记载:山丹丹属百合科,花能活血,根能主治肿疮、惊邪出血……为什么古代文人很少关注这种山野的花呢?
山丹丹的“童年”太平凡了。开花之前,它简直就是一株再普通不过的野草;细瘦而坚韧的茎杆上围着一串串松针柳叶般的窄小叶子,像它这样的“灰姑娘”,不是生在山乡、混于僻壤的人根本不能辨识它。
山丹丹开花的季节太炎热了。麦收盛夏开始挺拔绽放于山坡荒草中,此时只有极少数热爱自然、履险探幽者,方能专意欣赏;即便有牧童耕夫惊讶于它的美,也没能力用恰当的文字来表达,而生活在喧嚣繁华都市的传统文人,避暑季节是很难关注到这山野的绝代芳姿的。
山丹丹花太喜欢山野的浪漫自由了。它久居高岭土梁,却又喜欢背阴坡面,“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山里的土窝窝。”它是安于贫瘠山岭的隐士精灵,是杂草荒蔓中的翘楚首领。你只有攀山越岭、不辞辛苦才能一睹芳容,“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它很难屈尊移驾到城市的园林花圃;即便勉强被请下山,它也会郁郁寡欢,偶尔绽开的笑容一定不如在山里时那么舒展。
但是,山丹丹花千万年来虽乏人呵护,却能在山梁土峁盛开不衰,实在是生命力太顽强了。不管风吹雨打,干旱日晒,石缝少土,冬雪覆盖,荒草遮蔽,虫啮侵害,不管有多少艰难屈折,谁也不能阻挡它最后脱颖而出,潇洒含笑地展示它生命的最美!
在现代的陕北黄土高原,山丹丹花成了“信天游”中反复讴歌的对象:“山丹丹花开红姣姣,香香人才长得好”;“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遍又一遍”……这种象征着美丽、吉祥、生命的花朵成了人们的最爱,它被推崇为延安的市花。在我们晋城,也有一些土生土长的“山野诗人”来赞美山丹丹。是啊,只有曾经在贫瘠山区成长的人,才能对山丹丹产生最强烈的感情共鸣!它就是我们曾经顽强生活在贫瘠山里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童年梦……
山丹丹花无疑是夏季山野的最美风景,它红得令人心醉,令人惊奇,令人振奋,令人激动。它出身于贫瘠而能蓬勃向上,生长于草丛而不变节流俗,开花于酷暑而能奉献精粹,历经了冬雪却又吐绿如初,栉风沐雨中愈显精神,石缝山梁上更见风姿;它为黄土高原穷而益坚的灵魂增色,它给太行山巅不屈不挠的精神添彩。它永远那么笑对困苦,质朴明艳,高洁幽香,并且随着年岁增加,花愈开愈多,愈开愈茂……
俏立在山陵石崖的山丹丹花,它本身就是一首绝美的诗歌,就是一曲优雅的旋律,就是一杯芬芳的香茗,就是一团理想的火苗,就是一段山乡的童梦……
(2009年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