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狼》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在生存的多侧面思考。小说写的似乎是人与狼的故事,实际上涉及到更深的内容。该小说讲述记者“我”一次去商州采访,得知商州从前组织过捕狼队,捕杀野狼。现在商州只剩下15只狼,他们还给这15只狼编了号。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开始寻找这些狼。在寻狼的过程中,“我”与身为捕狼队队长的舅舅不期而遇,随后他们遭遇了一系列与狼有关的事情。15只狼一只只被捕杀,引起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貌似讲述“寻找”狼这一简单的行为,实则拷问人类生存的意义,寻找人类的精神归属。
有评论家认为,《怀念狼》通过对人与狼神秘离奇故事的演绎,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表达了贾平凹对人类现实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忧虑、对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解读与构建。通过高子明寻狼、护狼行动的失败,表达了生态意识不觉醒与缺席的深沉思考;通过人打狼、消灭狼、变成人狼过程的揭示,对人类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和人性异化的精神现状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和严厉的控诉;通过老道士与狼的和谐共处,展现了其对缓解人与自然紧张关系,构建与狼共舞的审美理想的尝试与努力。狼在时,人要打狼;狼不在了,人却需要狼、怀念狼。没有了狼,人要活下去,只能在心里有狼了。这是一种生态的悖论。怀念狼,用贾平凹的话是:“怀念勃发的生命,怀念英雄,怀念世界的平衡”,也怀念自然的野性和纯性。
《怀念狼》结构线索单纯而清晰、脉络分明。作者主要通过“打狼、寻狼、保狼”“三段式”场景结构构筑全篇。它使众多的事件情节在“段”与“段”之间密切联系,互动发展。这些“场”、“段”情节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能够生发、拓展的物象,它们构成情节三段发展的基本元素和审美意蕴的象征意象。它们或是关于狼的传说,或是金香玉石头,或是狼皮褥子,虽然仅从单一物象上看,它不具有审美的丰富效应,但是它们合构起来就突破了线性因果关系的叙述内容,构成复调、合声的表意效果,既增强了《怀念狼》整部小说的表现力,又平添了该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