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智慧:答陆澄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2012-12-23 22:34:19)
标签:
杂谈 |
[原文]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
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
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译文]
陆澄曾经就陆九渊关于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的观点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除了人情事变,再没有其他的事情。喜怒哀乐,难道不
是人情吗?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
事变含在人情中,关键在于‘致中和’,‘致中和’在于‘谨独’。”
[评析]
中庸之道主张“致中和”、“中立不倚”,就是调节自已的思想和
行为,使之符合礼仪的准则。所以说,圣人所遵循的叫做“道”,所行
的叫做“事”。“道”象金钟石磬,其声调是不改变的;“事”象琴瑟,
每根弦都可以改变声调。要想乐曲和谐,就要先调好琴弦,这种“调节”
的功夫就是“圣算”。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
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
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译文]
陆澄曾经就陆九渊关于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的观点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除了人情事变,再没有其他的事情。喜怒哀乐,难道不
是人情吗?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
事变含在人情中,关键在于‘致中和’,‘致中和’在于‘谨独’。”
[评析]
中庸之道主张“致中和”、“中立不倚”,就是调节自已的思想和
行为,使之符合礼仪的准则。所以说,圣人所遵循的叫做“道”,所行
的叫做“事”。“道”象金钟石磬,其声调是不改变的;“事”象琴瑟,
每根弦都可以改变声调。要想乐曲和谐,就要先调好琴弦,这种“调节”
的功夫就是“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