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答陆澄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2012-12-14 11:40:54)
标签:

杂谈

王阳明答陆澄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原文]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
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
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
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
工。此是为学头脑处。”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译文]
陆澄问:“读书而不懂,如何是好?”
先生说:“之所以读不懂,主要是因为死扣文义。如此,倒不如去
学程朱的学问。他们看得多,解释也通。他们虽然讲得清楚明白,但终
生无所得。应该在心体上下苦功夫,大凡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须返回
自身,在自己心上体会,这样就能通。四书、五经说的就是心体,亦所
谓的‘道心’,体明即道明,再无其他。这正是为学的关键所在。”
“虚灵不昧之心体,众理具备而万事由此产生。心外无理,心外无
事。”
[评析]
先儒学者们对于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都是用心彻
底推究一两项,深刻地加以钻研,慎重地加以体验,使其可以见诸行动。
就象大禹那样一辈子治理水土,象后稷那样一辈子教导耕种,象皋陶那
样一辈子专管刑罚,象契那样一辈子只管教化。又象仲由专管军事,冉
求专管富民,公西华专管接待。他们之所以都成了圣人和贤人,正是由
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体现了“究心”、“深之”、“重之”、“施行”,
并以此达到了“泽及苍生”、“体明大道”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