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风帆》教学方法及反思

(2012-03-16 09:19: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叙事
谈谈教学《希望风帆》中的方法及反思

新学期,我们开始普及《希望风帆》。教学之前,我们认真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相关的文章,根据本校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揉和自己的学操体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历时月余,帮助学生掌握了本套广播操的动作。现将个人的教学实践及反思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交流,共同提高。

一、在实际教学中的易犯错误

《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第10期《〈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创编介绍》、《对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和《体育教学》2008年第8-9期(合刊)中的《专栏报道/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中的多篇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希望风帆》有别于《七彩阳光》和前两套广播操的不同之处,也告诉了我们很多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但是,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层面,身体条件、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同年段的学生也存在身心发育、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与专家建议不同的困难,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不尽相同。

1、节拍变化多,动作难

《希望风帆》按照ABAB的形式创编,虽然是以基本体操动作为主,单个做并不难。可是,一节操中节拍变化多,如扩胸运动第一八拍是一拍一动,第二八拍却成了两拍一动。同时,两个八拍一组的动作几乎没有重复,对于小学生来说,动作多,节奏快,非常不容易记忆。突出表现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往往一节课很难掌握一节操,低年级的学生就难上加难了。

2、方向变化多,路线难

《希望风帆》区别于《七彩阳光》重要的表现就是增加了方向的变化,使整套操更具有活力和时尚感。但是,不对称的方向变化难以掌握规律,多变的动作路线增加了掌握的难度。比如体转运动:“第一八拍,3-4上体左转90度,左臂不动,同时右手拍击左手,5-6 上体右转180度,同时左手叉腰,右臂侧举(掌心向上,眼看右手)”[1],一左一右,简单。可是,第二八拍1-2拍上体再次左转上举后,3-4拍“上体还原,同时右臂至前举、左臂经下绕至前举(掌心向下)”[2]后,5-6拍第三次左转90度……这里就出现了方向的问题,学生容易记忆对称动作,第一八拍5-6拍向右转,而第二八拍5-6此时却变向了左。正确的转体方向变化依次是左、右、左、左,而学生易犯左、右、左、右的错误,像这样的方向变化在多节中都有。

3、动作细节多,规范难

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操加大了大肌肉群的动作,动作幅度大、路线远,对大关节、大肌肉群、骨骼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加大大肌肉群的动作,并没减少小细节动作。如手心上下、内外的变化,两臂胸前平屈时掌时拳,弓步跳后并脚跳变方向等等,不一而足,提高了本套操的规范难度,分散了学生对整套操的注意力。

4、上下肢同侧多,协调难

在很多运动技术动作中,都是上下肢异侧,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学生的习惯相一致。但是在本套广播操中,上下肢同侧的动作非常多,往往要花时间先熟练上下肢同侧的动作,再衔接整节动作。如扩胸运动第二八拍5拍:左脚脚跟前点地,右腿屈,同时左臂经前至侧举,右臂胸前平屈后振;而7拍右脚脚跟前点地,左腿屈,同时右臂经前至侧举,左臂胸前平屈后振,“完全是顺手顺脚嘛!”(学生语)

二、教学方法多管齐下

教学中,除了常用的主题情景教学法、示范和讲解法、分解和完整示范法、口令法、循序渐进法、小组合作法、反复刺激法、激励法等,我们还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广播操季”比赛法

“广播操季”是贯穿《希望风帆》教学单元的组织框架,它是“运动教育模式” 运用于广播操教学中的实践。“运动教育模式”是以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的教育模式。我曾在篮球、乒乓球和象棋教学中成功地实施过“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学生熟悉这种模式的教学流程。这次,同样开展“广播操季”的教学。这样,各小组目标明确,优劣互补,优生会分担我的辅导、纠错的重任,我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动作的规范和细节的处理。同时,学生间的帮助也减轻了差生的压力。

“广播操季”分季前、季中和季后。学生按照队列的顺序,男女搭配, 8人或6人一组。季前期,是初步学习的阶段,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季中期,是纠错、巩固和提高的过程,组内互相帮助,教师选择性地辅导。这两个阶段,学习内容仍然是一节课一节操,三节操一汇总,按部就班。当操全部教完后,进入季后赛。比赛则分两个阶段,先是以组为单位在班内比,然后分年级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广播操的质量。

2、难点攻克法

此方法是打破一节操的顺序,将一节操肢解,挑选难度大的单个动作作为本节的重点,放在最优先学习位置上,依次类推。将难点掌握之后,再按常规教法完整串联,使整节操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个人过关法

也即任务式教学法,经过模仿、练习、巩固和提高后,当节操当堂课考核过关。这种办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目标责任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东郭先生当不成了,只有认真地听讲、练习,不懂就问,才能顺利地、尽快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个人过关法与差别对待法相组合,效果更好。

4、差别对待法

十指有长短,因人施教效果会更好。优秀生,三五遍就当小老师,边教边巩固;良好的,自学自练;手脚不协调、节奏混乱的,手把手地教;态度极端消极的,课后“开小灶”;过关时,优生要准确标准规范,困难生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即可,不同的资质不同的待遇,总之,“不管白猫黑猫,学会做操就是好猫。”

5、巧用网络和视频

“家里上网了吗?”“上了,看网络视频,提前自学。”

“没有上网?有电脑吗?”“有,U盘拷份视频,回家存电脑上放。”

“没有电脑?”“有VCD?好,刻张光盘跟着学。”……

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技术,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复习和巩固,既提高了兴趣,也规范了动作。

当然,这些教学方法,会根据当堂课所授广播操的特点,学生情绪的变化,环境的改变而适时地调整,组合不同的套路,帮助学生尽快地学好广播操。

三、反思与建议

教授一套广播操,学习、纠正、巩固、提高、比赛,历时月余,几乎每节体育课都涉及到广播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推广广播操。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反思:

1、降低难度。广播操的作用勿庸置疑,但是,越来越与时俱进的节奏和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能够承受?虽然处于国民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的时代,但学生并没有因时代的改变,而在动作协调、灵敏、节奏、空间感上自然而然地得到进化。在创编广播操时,应该着眼于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中等资质学生的水平,尽量创编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简单动作。同时,因为广播操的难度加大,学会一套操常常会历时月余,虽然每堂课会搭配一些其它的游戏,但长时间的学习必然导致消极、倦怠的情绪,不利于广播操的推广。

2、一乐两操。小学阶段年龄跨度大,一年级和五、六年级学生的身体条件、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迥然不同,一套操跨越如此大的差异的确有很大难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首音乐配两套动作,即广播操的音乐一样,但低段学生和高段学生的动作不同。虽然这样会增加创编的难度,但更有针对性。或者,小学阶段只创编两套广播操,像现在的《七彩阳光》和《希望风帆》,将《七彩阳光》的难度再降低一些,适用于低段学生,而《希望风帆》适用于高段学生,同时这两套操用一首乐曲。

鉴于本人水平低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或愚笨,教学方法也不恰当,但客观地正视课堂教学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总之,让学生乐做、爱做、做对、做好广播操,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需要我们每位体育教育专家、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