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200师生穿睡衣上课应该嘉奖(图)
文/xiaodate
昨天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太平北路校区,IB国际课程预备班和中英剑桥班有近200名学生穿上了宽松的睡衣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们无疑成了其他穿校服同学眼中的“风景”。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吃惊地发现,不少老师也身着居家睡衣,站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讲授知识。穿上了睡衣的同学们兴奋地表示自己都觉得不太习惯,但是很欢迎这个“睡衣日”。(来自中新网)
http://s13/middle/753d0ea1hbf5684e040ec&690
http://s1/middle/753d0ea1h7988a6e9aeb0&690
【博主点评】个人比较认同陈思璇老师的观点,我们需要某种活动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张扬个性,表现自己活力、展示魅力、绽放青春,毕竟中国的同学受应试教育毒害不浅,很多学生都只会埋头苦干,整天之乎者也,无暇估计自己的课余生活,更谈不上好好的培养与丰富了,她们不愿意展示自己的个性,甚至躲避。也正如陈老师所言:“在圣诞晚会上,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但尽情展现自己个性的并不多。”因为他们已经思维定势了,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行,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更不愿意挑战自己,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分”,只要分数打高了自己就万事大吉,就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其他的管它呢?
笔者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之前一直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搞学习,结果换来的是:“高分低能”,现在想想太可惜了,昔日里班级活动太少了,能搞起来的活动不多,除去聚餐、唱K基本上就没啥活动了,除非学校离某座山近,或者附件有农家乐什么的,但一般学校都不是怎么批准的,毕竟安全第一。
有时候想其实能每天都坚持学习也不错,但应试教育把学习搞砸了,学习成了不断的做题,题海战术;不断的考试,应试训练;不断的背书看课本,基础训练。而忘掉了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就连大学生也是这样,平时用于看课外书(自己喜欢的书)的时间不多,一般把时间都花在赶作业、忙考试、谈恋爱、玩游戏上面,除去以上四大魔头,所剩时间估计还是在被窝里渡过比较舒心。
南京一中学这种创新的教育活动,个人觉得能够冲破学生“定势”的生活形式,穿睡衣上课或许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不怎么被人接受,甚至老师、学生自己都不能接受,更不用说家长了。在他们心底里,或许从未想过还可以穿睡衣上课,或者穿其他的东东上课,其实都是可以的,只要别冲破道德底线,别太露了,在不影响他人生活的情况下,符合法律的生活形式都是允许的。
其实中国并不比美国保守,只是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私底下开放,而不是公开的,而我们正缺少这种青春与活力,那种公开的表现形式。我们需要有朝气的学生,而不是墨守成规的那种,呆板、弱智已不能再属于我们90后了,阳光开朗、大气大方、青春活力才是属于我们的。
众所周知:一到应聘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会有畏惧的心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己心理清楚:学生成绩好的,未必其他兴趣爱好方面强;学习成绩薄弱的,其他方面也未必强;当然不排除部分优秀的学生和游戏天才。我们都很害怕填简历:因为兴趣爱好那栏,我们不知如何填,说算吧也不算,说特长吧又说不上,就这样纠结着。
在教育这块,我们却是需要借鉴西方国家,也需要培养全能的学生。当然,凡是有个度,太张扬了也不行,太出格了也不妥。在符合道德与法律的范围内,好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凸显自己,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中国的教育理念需要去探索与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