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慈禧慈安清朝历史秘闻野史 |
分类: 野史秘闻 |
戏说慈禧害死慈安太后
文/文史孤鸿:离楼
清朝东西两宫太后,历来来被众多文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那么历史上,究竟是谁害死了慈安太后?野史记载的慈禧害死慈安太后舅究竟是真是假?当下,且听离楼戏说。
慈禧,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父叶赫那拉·惠征。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
慈安比慈禧小两岁。
咸丰二年(1852)二月,15岁秀女慈安入选,封贞嫔。五月,晋封贞贵妃。六月,立为皇后。
天有不测风云,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死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的说是被人谋害的,有的说是吞物自杀的,也有的说是正常死亡的。众多流言中,谋害慈安的凶手就是慈禧了。慈禧谋害慈安的记载,在野史、笔记中流传甚广。到底是不是慈禧谋害了慈安呢?
历来对于慈安的死亡,有正常死亡说、被人害死说、吞物自杀说三种。
1、正常死亡说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当天发下上谕:
“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壅气塞,遂致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呼抢哀号,曷其有极。”这个上谕就是一个正式哀告写出了从发病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这个哀告宣布慈安是正常死亡。
2、被人害死说
一般说被人害死,往往就是指慈禧害死了慈安。这里又分为两种说法:
毒饼害死慈安
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最早记载说:》:“十日,慈安闲立庭中,倚缸玩金鱼,西宫太监捧盒至,跪陈曰:“外舍顷进克食(满洲语,牛奶饼之类),西佛爷 (慈禧)食之甚美,不肯独用,特分呈东佛爷(慈安)。”慈安甚喜,启盒,拈一饼对使者尝之,以示感意。旋即传太医,谓东圣骤痰厥,医未入宫,而凤驭上升 矣。”
后来,《清朝野史大观》里面加以渲染。说:“二人坐谈时,慈安后觉腹中微饥,慈禧后令侍者奉饼饵一盒进。慈安后食而甘之,谓: “似非御膳房物。”慈禧后曰:“此吾弟妇所馈者,姊喜此,明日当令其再送一份来。”慈安后方以逊辞谢。慈禧后曰:“妹家即姊家,请弗以谢字言。”后一二 日,果有饼饵数盒进奉,色味花式,悉如前。慈安后即取一二枚食之,顿觉不适,然亦无大苦。至戌刻,遽逝矣。年四十有五。噫,此可以想见矣。”这便是慈禧毒 饼害死慈安说。
关于慈禧毒饼害死慈安这种说法,《述庵秘录》、《十叶野闻》、《坚冰志》等野史中皆有记载。
错药致死
《清朝野史大观》里记载道:“或曰:慈禧命太医院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之。”说是慈禧看到慈安患病,特命太医院御医故意给慈安不对症的药,因错药害死了慈安。这也是一种民间传说。
3、吞物自杀说
《清稗类钞》说:“或曰:孝钦(慈禧)实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孝贞(慈安)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大恚,吞鼻烟壶自尽。”
从这里不难看出是慈禧诬称慈安贿卖官爵,干预朝政,语言严厉刺激。慈安感到很委屈,不能容忍,但自己又言语木讷,不会申辩,十分愤怒,于是就吞咽鼻烟壶自杀了。
综上三种说法,无论哪种说法,矛头都指向了慈禧。那么,慈禧为什么要毒死慈安呢?野史的记载中有这样的四方面原因。
第一,因为咸丰密诏事。
崇陵传信录》载:“相传两太后一日听政之暇,偶话咸丰末旧事,慈安忽语慈禧曰:“我有一事,久思为妹言之。今请妹观一物。”在箧中取卷纸出,乃显庙(咸 丰帝)手敕也,略谓:叶赫氏祖制不得备椒房,今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唯朕实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则已,否则汝可以此诏, 命廷臣传遗命除之。慈安持示慈禧,且笑曰:“吾姊妹相处久,无间言,何必留此诏乎?”立取火焚之。慈禧面发赤,虽申谢,意怏怏不自得,旋辞去。”
这里说的便是说的是咸丰帝留有密诏,命慈安在慈禧不安分守己时,用密诏处死慈禧。慈安拿出密诏给慈禧看,并亲手焚之。由于慈安没有了上方宝剑,慈禧便毒死了她。这件事在《清朝野史大观?里也有类似记载。
第二,因为东陵致祭事。
在光绪六年(1880)到东陵祭奠咸丰帝,慈安认为她是正宫皇太后,在祭奠典礼时,她的位置应排在慈禧之前。而慈禧则坚决不允。两人在陵寝之地发生了激 烈的争论,后来还是照慈禧的意见办了。两人并列,不分先后。但是,慈禧认为这是慈安在有意羞辱自己,“因愈不悦东宫”,而动杀机。
第三,因为金姓伶人事。据说,有个姓金的京戏演员得到慈禧的专宠,随意出入宫禁。有一次,慈安前往慈禧住处探视病情,偶见慈禧同金某躺在床上。慈安对慈禧“痛数责之”。慈禧当时认了错,并把金伶逐出宫,且赐死,但慈禧也萌了杀死慈安的念头。
第四,因为宠李连英事。据说慈禧宠信总管太监李连英,李益发骄横,惟慈禧之言是听。一日,慈安乘辇过某殿,李连英与小太监角力,对慈安置若罔闻,慈安大怒,欲杖责之。慈安这口气难咽,立刻到慈禧住处,教训了慈禧一顿,慈禧不服,两人因此闹翻。“不数日,即有慈安暴崩之事”。
以上都是野史传闻,正史无记载。
我们细细品来,不难发现这些记载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著名学者金梁对此就有疑问:请问,手诏既然已经焚毁,怎么能知道手诏的内容呢?送有毒的点心,谁曾亲见呢?金梁告诫我们,应该坚决摈弃这个谬说。
另一位学者张孟劬也认为:“近代无实文人最喜依托宫闱,增成其说,凡笔之书者,大都流言委琐,羌无故实,而尤莫甚于恽毓鼎《崇陵传信录》所载孝贞暴崩事。夫既云显庙手敕焚毁,语何从而知?食盒外进,又谁经见?”
这两种疑问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因为慈安死得太突然,对于她的死,当时人也是有怀疑的。
当时的御医薛福辰即持怀疑态度,《清稗类钞》记道:
“孝贞后崩之前一夕,已稍感风寒,微不适。翌晨召薛福辰请脉(医士为帝后诊脉称请脉)。福辰奏微疾不须服药,侍者强之,不得已为疏一方,略用清热发表之 品而出。是日午后,福辰往谒阎敬铭,阎留与谈。日向夕,一户部司员满人某,持稿诣请画诺。阎召之入,画稿毕,某司员乃言:“出城时,城中宣传东后上宾,已 传吉祥板(禁中谓棺曰吉祥板)矣。”福辰大惊曰:“今晨尚请脉,不过小感风寒,肺气略不舒畅耳,何至是?或西边(西太后)病有反复,外间讹传,以东西互易 耶?”有顷,内府中人至,则噩耗果确矣。福辰乃大戚,曰:“天地间乃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乎?”
而《翁同龢日记》记载,御医薛福辰并没有为慈安诊脉,所以,有关薛的记载是不足为凭的。
军机大臣左宗棠也持怀疑态度。《清稗类钞》记道:
“于时左宗棠方长军机,次晨又入,与本列语孝贞病状,左顿足大声曰:“吾昨早对时,上边语言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云暴疾,亦何至如此之速耶?”恭王在庭,亟以他语乱之。”
左宗棠的怀疑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个记载并不是出自左宗棠本人。所以我们无法证实左宗棠是否说了这样的话。
即使左宗棠说了这样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慈安患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突然死亡就不足为奇了。
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书香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