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标签:
三味书屋泛舟寿镜吾鲁迅祖居四进宅院 |
分类: 【神州风采】 |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书屋前临小河,特别喜欢小河泛舟的意境。
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穿过天井小门,有一小方竹园。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写的应该是这个竹园。
“重游泮水”这块匾是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寿镜吾先生的卧室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张巨大的名片,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


第三进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儒家以孝为本,逢年过节堂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设五事(火烛
.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的周家老少必进香磕头,行大礼、尽孝道。
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远远望去,白墙乌瓦,黑白分明,富有韵味。
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鲁迅曾经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鲁迅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
故里街景
进入这家黄酒馆,作为一个商铺,没想里面还别有洞天,一个小天井,似乎走进民居一般,江南特色韵味十足。




晃晃悠悠,七拐八拐,发现一处幽静的雕花楼房,只见一人,问他这楼房有没有住人,他的本地口音,勉强吃力听懂但没法进一步交流,大概说这楼是故里的、公家的。
参观鲁迅故里,不仅再现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活场景,也充分感受到江南绍兴一带的富庶民居特色,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这里的门票是免费的,需用身份证到入口右侧的应该是管理处吧领取门票方可入内参观,如果只在老街逛一逛,那随时随地不受限制了,呵呵。逛累了,坐在这里歇一歇,很有情趣的。
2012年5月18-20日,石狮侨中70级74届同学联谊会组织老同学江南3日游,还有旅居香港、澳门和菲律宾的同学踊跃参与。一路上放飞心情、热热闹闹,我们相约金秋十月再聚首同游。18日下午游鲁迅故里,随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