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演义>中的儒家文化

(2013-05-09 20:58:09)
分类: 文章

 http://s6/mw690/753588e0g7c6da978eb85&690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以描写三国时期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纵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思想文化观为主体,从其所体现的人物个性等诸多方面,赞扬了儒家文化所反映的道德思想.

说到儒家文化,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他的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核心是“仁”。儒家思想文化推崇仁政,忠义,社会秩序,等级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其思想观念被历代统治者所发扬运用,对中国民众的思想影响巨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其中所反映的儒家文化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书中其代表人物为刘备,在全书第六十四回中,刘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今与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这段话的确可以概括为刘备的为政为人之道,取胜成功秘诀。不管是在长坂坡被曹操追击时,不肯放下一群老弱的百姓,还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以及听说关羽被杀,倾城之兵攻打东吴等等事件,都能体现出刘备的仁.且刘备治国运用的是仁政,用人运用的是仁义,秉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念,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也是作者对于仁政王道社会的一种寄托.对儒家思想观念的赞扬.

    第二,义,儒家强调“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本书中对于有着义的英雄描写数不胜数.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甘宁等皆属于此.关羽对于曹操的厚待心存感激,但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对曹操送的美女,金钱不为所动,得到刘备的消息便毅然前往.张飞性情鲁莽,但是始终充满忠义,智勇双全,古城会中他对关羽投靠曹操不满,认为关羽背叛刘备,后经甘夫人他们说解和解,更显示出他的那种义薄云天的气概。赵云在长阪之战,刘备丢失全部辎重和本部兵马,并且两个女儿也被曹纯活捉.甘夫人及刘备的儿子刘禅,在赵云的拼命保护下才得脱险,而赵云自己却身负重伤,也已看出其十分重义.还有太史慈和甘宁也是十分忠义之人,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报还,并且陈寿价太史慈为: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三国演义>中忠义的英雄多不胜数,都体现出了作者所推崇的义的儒家文化观念.

第三,忠,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尽忠尽责.诸葛亮便不是为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以人臣之身份在刘备身旁,辅佐刘备,从无二心.他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此可见,他的忠心对于刘备对于蜀国是至始至终的,甚至当刘备之际,对其嘱咐:“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听后却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对君主至真之心,万不肯取而代之.他已经把对蜀国对苍生看做是一种责任.古人本就重视”一诺千金”,诸葛亮这种忠心的品质所以更加成文千古美谈,并且他这一品德在书中也多有表现.

第四,礼,主要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身份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处于什么地位,就要遵从其地位应有的行为规范,不可违背和反对.其实这在书中首先体现在谋反平反之上,不管是黄巾军叛乱,董卓,曹操等等,都给人以一种反动的思想,全书的主旨就是拥刘反曹,刘备虽然织席贩履为生,但终究为中山靖南王之后,所以多被推崇.并且,不论曹操刘备如何起兵,都要打着以维护汉室维护正义的名义,若此,才能更受到人民的拥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思想在古代是不盛行的,人们认为当朝皇室为正道,老百姓使其俸禄,吃其粮用其物,便应作为忠臣,世世代代忠心耿耿,虽然当时已经为汉末王道不振,民不聊生,所以天下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此时汉政权的统治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但是枭雄们还都不敢脱离汉朝的编制,就算自封官职,也要向朝廷讨一纸委任状,以正视听。

第五.反面人物的塑造,由于书中思想内容为典型的拥刘反曹,所以如曹操的一些反面人物也就有着背离儒家思想的奸诈与狡猾.曹操从其出场开始,很明显就是被定为奸猾的一个人物,”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操的身份不正,悖于礼,并且还讲了他幼时诈倒中风,让他的父亲从此不相信他叔父告他的状的故事,.是曹操的奸,而且在他人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所表现出的是大喜,并不为奸雄这样的形容而感到愤怒,而是觉得体现了自己可功成于世的能力,都能体现出曹操的奸猾.并且曹操的性格也是与仁义相背充满狠辣,如其秉承”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杀款待他的吕伯奢全家等等,反面人物还有性格残暴的董卓,轻民贱民的袁术袁绍等等,他们无刘备的仁德,也无曹操的才华,所以必然灭亡必然导致失败,从此来看,也反映了作者对儒学的推崇,对仁政,民贵君轻思想的赞扬,也表现了广大人民对于仁贤君主的渴望。

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之深,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便有很深的体现,“仁治天下”“推崇忠义”“重礼明教三点是此书所要反映的重点思想,并且不论是从人物个性还是情节塑造,都能反映出儒家文化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朋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