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负春光#四川为什么被称“天府之国”,原来他取了一杯天上的水,分成两杯

(2021-05-30 08:00:47)
标签:

旅游

自驾游

水利工程

都江堰

四川

分类: 行者无疆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9e36a24820e745489d62e97903f34378.jpeg

川西小环线自驾快到成都的时候,要顺着岷江南下,经过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以前总以为水利工程和旅游景观没什么关系,因此多次路过却一直没有拐进去,没想到却令人震撼。

https://p5.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d7301d7fa1934006bb751c5879a877b5.jpeg

一路游游荡荡,到都江堰住下已是黄昏,下榻酒店后,出来就是灌县老城,趁着华灯初上,从宣化门进入,体验一番这座与千年古堰相伴至今,依然鲜活的老城,完了再去找都江堰名声远扬的美食“兔头”尝尝。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f081b372b74443088a29890be2d3b914.jpeg

都江堰市是成都的一个直辖市,古代称灌县,四川省城至阿坝州的咽喉要地,茶马古道的起点,是川西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驿站,商业贸易十分发达,清代至民国时期,阿坝州等地出产的山货、药材主要在此销售,特别是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销量巨大,外地来灌县贩运山货药材等经水路或陆路出川的“水客”在灌县城都有设庄,而灌县的茶叶、木材是成都的重要货源,灌县的经贸业发达,带动餐馆、旅店、茶肆、酒楼、布庄、钱庄等业兴隆,早年古城内外店铺林立,商贾往来不绝于斯,素有“小成都”之称。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6b08a924fdb1432ca969f6b5e5231ae4.jpeg

夜晚古城灯火阑珊,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巷深院和民风民俗,都是灌县几千年来沧桑变化的见证。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1e1501f71025468a88500071a3a2a8c3.jpeg

第二天一早进入都江堰景区,史料记载,古代蜀地非涝即旱,一条来自岷山山脉的岷江注入四川盆地,汛期变“ 泽国 ”,旱期变“赤盆”。秦国吞并蜀国后,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张若任蜀守。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cf5777b0f71f44d1a20c6cfd141ff68f.jpeg

李冰到蜀郡后,看岷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后,进入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冲决堤岸,常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造成东旱西涝。

https://p6.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8acad2f596e9405cbb4218ef9f18d1eb.jpeg

李冰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整个工程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部分,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兼顾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这个分水堰大堤前端的开头犹如鱼头,取名叫“鱼嘴”,有景交车可以到这里。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53b9b674205047a3ad99e192e0e02145.jpeg

内江渠首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冲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沉积。

https://p2.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b36784c89437404da4696faf5fa10c8c.jpeg

宝瓶口是李冰率人将玉垒山劈开的,十分坚固,千百年来在岷江激流冲击下,并未被冲毁,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

https://p1.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a22bba29114a45abb17515ac4643cdc6.jpeg

内江水穿过灌县古城,流经成都平原几十个县,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获得“ 天府之国 ”的美称,成都也成为四川和西南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成为全国工商业和交通极为发达的城市。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a0e5a266cbfa4b50966fc579d59f3198.jpeg

发源于岷山的天上之水,一出山就被李冰给“截”了,直至今日,都江堰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水利文化鼻祖。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制服岷江孽龙,立祠“伏龙观”祭祀,正殿保存有李冰圆雕石像,堰工石像,飞龙铁鼎等重要文物。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526/ad5b6df1f65340109bb3c0ddbd75a9ec.jpeg

都江堰的内江上,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被称为南桥,经历了由绳桥、土桥到水泥与木结构结合的演变,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屋顶还有《海瑞罢官》、《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的彩塑,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千年往事,跃然眼前,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是都江堰最美的古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