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南麂土著文成龙麒源畲族 |
分类: 水墨江南 |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f375898590c8465cb29af0b8f38ba2a6.jpeg
文成龙麒源位于浙江温州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梧溪境内的蟹坑地带,这里东邻百丈漈,南接飞云湖、岩门大峡谷,西接铜铃山、石洋两大森林公园,北靠刘基故里,是文成县“马蹄”型旅游圈的中心位置。景区入口,是两座大山,通过一座吊桥,穿入山腹,龙麒源,一开始就给人惊艳。
峡谷山外的桃源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102acf89fccc45da89da4ae2a298ccf5.jpeg
前方一左一右两座山,一座叫凤山,一座叫凰山,尖尖的山峰,峰峰相连,环环相藏,山梁上植被茂盛,远看毛茸茸的绿绒似的。入口前有一个观景平台,犹如一个山寨,迎风猎猎的旌旗,是文成畲族人的传统符号。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31c222e04e5a4a9198745d31334dfb22.jpeg
脚下是一条W形的河流峡谷,峡谷上架设有超长的吊桥,横切过最美的峡谷拐弯。进入景区必须经过这座“好运桥”,全长500多米的铁索桥,据说是全国最长的。桥只有一米来宽,刚好可以容两人侧身通过,两边是高高的护栏,惊而不险。铁索桥是进景区的必经之路,也是绝佳的观景台,人从铁索桥上走过去,飞翠湖的湖面和山脊一道道地渐次在脚下闪过,景致美得有些梦幻,如在画中游。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f4175714f19f4443a5835d73a401415b.jpeg
跨过铁索桥,是一个穿山的桃源洞,仿佛这个景点与世隔绝,穿过去就是世外桃源。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bcd5a593628948ed8670c3fec524e0ee.jpeg
洞口出来,豁然开朗,高山峡谷一派野趣天然的景象,初秋的空气将山涧清洗得透明,早红的秋叶将山谷点亮,宁静美好。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131762f683be4cd0a1422195c3336e3e.jpeg
景区内游步道平缓,有的以鹅卵石铺成,有的以方石砌成,而大多数路段傍山而建,用钢筋筑成走廊,有起伏,有平缓,走起来并不觉得吃力。沿着游步道,左边依山,层峦叠嶂、苍翠欲滴,放眼望去,那一坡一坡茂密的阔叶林,层叠着、起伏着,向我们翻滚而来;仙垒壁、十二生肖门、溪雨亭、竹篓桥、夫妻树、凝碧潭、龙壁崖、神龟、景点目不暇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3e2059e481664b7cac8b597a086ad44d.jpeg
在比较平缓的路段,一处处调节气氛游乐设施,让小姐姐们将笑声回荡在山间。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69b02d3c020a46369e699fe26c4b4ade.jpeg
这是一条流水不息的原生态峡谷,丰水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有可以嬉戏游泳的水潭,而一些峡谷险要位置,会在岩壁上建有悬空栈道,悬空栈道用粗钢筋焊接制成,摇摇晃晃的吊桥,横跨两岸。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6fae95b64b854d53a735988094b3ae4c.jpeg
溪水渐收溪谷,森林环抱,我们可以下到溪底,亲密接触这看似完全透明的水流,回想夏季刚不久过去的大水奔腾的景象。在水岸边凌波微步,仿若秋水伊人。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5f919a4c491c46b68935497fed53d40f.jpeg
这里距温州市区一个多小时,是温州的后花园之一,许许多多的温州人来这里居住养生,休闲踏青。文成县82.5%的总面积是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龙麒峡谷全部为亚热带阔叶林木,是文成县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公益林,空气和水都是温州地区公认最好的。
畲族人视为龙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61ab1a7e9886401e85417569f01e75a1.jpeg
大约1个多小时,到达龙麒峡的源头,龙麒是畲族人的祖先,在畲族史歌《高皇歌》中,有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描写了远古传说中的畲族始祖龙麒立下了奇功,他不畏艰难繁衍出了许许多多的畲族子孙。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f49415e321e9450a9182ed1c116831f8.jpeg
我们在景区入口经过的峡谷,应该叫飞翠湖,翠绿的大山之间湖泊的造型就像一条飞龙,夏季水量多的时候,这里应该更为美丽,水面最高可以把岩石全部盖住,水可以和绿树融为一体。因为地区植被茂密,所以完全没有水土流失的情况,水质非常的好。畲族人把这条峡谷称为龙麒峡,把这条水系称为龙麒源,认为这里是他们的龙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c80dd10691bb4c74bf9017cba59a5c54.jpeg
资料说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后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他们到达这些区域后,平坝地区已多为汉族人居住,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为汉族所垦殖。因此,他们只能开山劈岭,拓荒造田,新建家园。他们所到之处,荒山变茶园、沟壑变良田,我们看到的许多著名的景观梯田,就是畲族人开垦出来的,“刀耕火种”是他们的生产特点。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87f697007e0b4f4686c00f5972bf7b2b.jpeg
在山谷里还有一些畲族民族村寨和庙堂的建筑,有当地和民族风格融合的特点。记得年轻的时候在温州下乡到山区工作,温州的平阳、苍南、泰山、文成的山区,接触到许多畲族人,他们大都姓蓝、雷、钟等,语言基本上已经和当地的方言融合在一起,当地汉族人称他们为“畲客人”,原来这个“客”有外来客居的意思。历史上中原的政权自以为文化和生产力发达,也有称他们为“蛮”的,如此说来,从民族发源地与历史迁徙过程,畲族人和客家人似乎有许多相似之处。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9/87f1db140adb4d4cacec366226c7e40e.jpeg
山歌是畲民最主要的口头文化传播方式,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三月三、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在龙麒源的源头,有一座凤鸣台,畲族姑娘穿着 “凤凰装”,戴着“凤冠”,演绎民族歌舞,向游人展示他们的传统文化。呵呵,这个闯进龙麒源的小哥,脚被夹了好几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