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麂土著
南麂土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658
  • 关注人气:7,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荣600年不衰,和顺古镇有什么秘籍

(2017-12-20 17:18:05)
标签:

旅游

和顺古镇

云南

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

分类: 行者无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c2d03ad3d2c5409ba5c33cefaa032403.jpeg

元龙阁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位于和顺古镇陷河的上游,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古树参天的黑龙山,面临绿水盈盈的龙潭,宛若人间仙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55bc6e3cdc6a4c3f879d01b1d17f0e36.jpeg

元龙阁前碧波荡漾的水潭被和顺人誉为龙潭,是一个地下涌泉形成的,潭方数十亩,潭周边以精美石栏装饰,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是和顺的陷河发源地,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先民修潭敬龙,因此风调雨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7f2d04c663de49b58e69af9e7900ee51.jpeg

早年明朝戍边军屯的时候在这里设立总兵官,后来世代留守边地,他们在腾阳遍寻安生立命之处,发现了群山环绕、良田万顷、小河依偎被称为“阳温墩”的风水宝地,此后便汇集了中原四川、江苏、安徽的汉人,繁衍了和顺八大姓氏,全镇民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74b27de77fbc49ae81cd2ef5a4dfce54.jpeg

600多年的发展,留下了“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1000多座传统民居,尤其是那些老宅的各种门窗木雕,牌坊的石雕,栩栩如生,保留下了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c955fd9fb8694ea9b006accf179f753c.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d255c6b4b9b245f5b717a2e06149b7f6.jpeg

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大都开始做玉石生意,还有远走印度、美国、加拿大的,于是又形成了西南最大的侨乡,现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88cc7db15e744b77ba7a896f38aab6ee.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90a97c9d5f11473291ccddf05bfd9f63.jpeg

走夷方游子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比如“永茂和”商号是经商致富的代表,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这些商人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5ea8406355a34d19a4e719d3f964b658.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858716896871428e962d116f9fdebe72.jpeg

形似月牙的建筑,是和顺建筑的特色,每一个巷口,或是公共建筑,或是大户人家门口必有一个月台,有的还有照壁以“遮蔽风水”。乡亲们在上面植树、置凳,使月台作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d1dcc501172a48c8b01c9013e2e468ac.jpeg

当年的一个极边小村,为什么能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难道真的是陷河源头的龙潭给予了荫蔽?我们从位于和顺镇中心双虹桥畔高地上的“文昌宫”找到了答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43619f8ffb964f069c999a5bcd00b639.jpeg

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它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一代宗师,为共和国大众哲学奠定了厚实基础的艾思奇就诞生在这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aa9bd6bea6d5494ba623af51a89f5f2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46e56b1ebcfc41d38896129c489b41d5.jpeg

相邻的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图书馆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丛》、《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魏丛书》、《佩文韵府》等等,还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baba061548844329bfc8c428803f6fb7.jpeg

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到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额上嵌有李石曾书“文化之津”。清末庚子之变后,新思潮遍及全国,同盟会员、日本留学生寸馥清等乡中先进知识分子,为使乡人从学识上思想上得到新的见闻,迎合时代的需要,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在和顺发起组织了一个“咸新社”。到了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和顺青年在缅甸瓦城组织了一个“青年会”,其宗旨是发展家乡文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a0e67b9c17314531a120317cdd20d31c.jpeg

青年会发展到家乡后,自上海等地订购了一些书刊杂志,因从上海到云南边疆交通不便,于是他们把运输路线改从水路运到缅甸,再经八募沿着古老的西南丝道用马帮运至腾冲,作为公有图书提供群众借阅。如今图书馆还保持着供居民免费借阅的传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0/f79bc923810f46ce8fa742be9a5c3310.jpe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和顺图书馆里形成的,是古老的中原汉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异国文化的交融,一条具有和顺地域特色的、商儒并举的智慧之龙,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民智源泉”的题词,便是最好的诠释。


交通:

  1. 和顺交通:腾冲县城至和顺4公里,有面包车直达,也可以打的10元。

  2. 门票80元/人(包括和顺图书馆、元龙阁、艾思奇故居、文昌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