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2015-01-21 17:35:13)
标签:

埃及

文明古国

沙漠

贝都因人

南麂土著

分类: 狂野非洲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毗邻红海的埃及东部沙漠腹地,粗犷的驼影如戈壁的山峰,神秘的贝都因妇女怀抱婴孩,和谐温馨的日暮黄昏,年复一年。自古以来,骆驼是她们游牧生活最亲密的伙伴。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越野车从红海沿岸向东埃及沙漠腹地进发。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世代居住在阿拉伯半岛, 后来随着游牧业的发展逐渐扩散到西亚、北非许多国家。埃及的贝都因人主要生活在西奈半岛沙漠地区,在埃及东部沙漠的红海沿岸只有少数部落。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他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一般靠饲养骆驼为生,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移动。在农区边缘地带度过最炎热、干旱的季节,参加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采集香料,买回椰枣、食粮 、生活必需品。每当雨季到来、沙漠水草生长之际,他们便向沙漠深处进发。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于是,他们搭建的住宅简单而易于搬迁。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传教期间,贝都因人纷纷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剽悍、骁勇、顽强,成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及其以后哈里发政权向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并也随之而散布于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在一些贝都因人的部落,教徒们会搭建一些简易的清真寺,以用来祷告。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各地贝都因人均使用当地的阿拉伯语方言,“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可爱的贝都因儿童,帽子上还是埃及国旗的编造。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她们有一套烤馕的好手艺。馕是她们的主食,可以储存很久,抵御沙漠的饥荒。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而在沙哈拉、埃及、阿拉伯沙漠地区的贝都因骆驼游牧人最有声望,他们生活的土地最广袤。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她们喜欢自称为驼民,骆驼是她们家庭的组成部分。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运输、贸易,新娘的彩礼、凶手的赎罪金、赌博者的赌注、酋长的财富,贝都因人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的。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贝都因妇女经常会将节约下来的水果,喂给骆驼。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随着红海沿岸旅游业的发展,贝都因人亦被卷入旅游大潮中。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他们将自己的“沙漠之舟”出租给游客,让其体验黄沙戈壁的浩瀚与苍茫。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这一户制作传统手工艺的人家不紧不慢地打坐在房前。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沙漠的暖阳透过缝隙,她们编织的手工挂毯充满了埃及风情。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我们离开部落前正值夕阳西下,倔强的驼影就像贝都因人的秉性,自由自在,生生不息。

南麂土著小贴士:

1、国内目前直飞埃及开罗只有北京、广州有少量航班(11-12小时),大都需要转机。
2、卢克索至赫尔格达约4小时,开罗至赫尔格达大约5小时车程,推荐住宿:提亚高地马卡迪湾(原名艾美马卡迪湾)酒店 (Tia Heights Makadi Bay (Formerly Le Meridien Makadi Bay)) ,这间5星级的度假酒店坐落在Makadi Bay海湾的黄金地段,拥有一个560米的私人海滩。酒店俯瞰着红海山脉,拥有一个泻湖式游泳池、温泉浴场和一个潜水中心。距离赫尔格达(Hurghada )国际机场仅25公里。赫尔格达至贝都因人部落约1小时。
3、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沙漠地带,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尤其在撒哈拉沙漠,注意防暑防寒和防沙尘。备护肤液,多喝水。
4、埃及历史上受西方殖民统治时期较长,餐饮以并不地道的法国菜、西餐、阿拉伯餐为主,中餐馆也有,但不好吃,驴友可以自带一些佐餐的小菜。
5、注意:大部分的酒店不备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和拖鞋,有些酒店不备烧水壶。
6、埃镑兑美元大约是7.1-7.2/1,埃镑与人民币币值相差不多,开罗机场可以美元兑埃镑。埃及旅游盛行小费,在境外支付小费是种礼貌,感谢别人提供的服务,一般酒店房间、导游、司机支付小费10-20埃镑差不多。
7、埃及是伊斯兰国家,注意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尤其是女性。
可以带一些小礼品与当地人交流,他们最喜欢“清凉油”了。

关注我,一起分享旅途的精彩:
【埃及】骆驼背上的贝都因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