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里最美的西式校园


标签:
浙江大学司徒雷登校园南麂土著原创摄影 |
分类: 最忆杭州 |


大门入口的红砖钟楼,墙中白石刻着有些斑驳的楷体字“经济学馆”,像一座纪念碑。据说这幢楼跟史量才(上海《申报》主办者)有关。70多年前, 这位崇尚新闻自由的报人被暗杀后,他的家人根据他生前意愿向学校捐款4万元造楼一座,正是这座“经济学馆”。

西式花园,开放辽阔,体现自由风尚。

欧式建筑风格的主楼慎思堂,现为教师办公楼。


樱花季钟楼,犹如在异国他乡求学,信步而来的学生,打破园区的寂静。

她们在墙角私聊

大概是根据建筑外墙房屋之间的相对颜色,这座称为“白楼”,其实还是灰灰的。校园中少有的中西合璧建筑。

依山势而建,旁边还有裙楼。

“下红房”和“上红房”两幢别墅约建于1902-1903年。这是“下红房”。

生于杭州的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司徒雷登,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也曾住过“下红房”。

司徒雷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离开中国。他将走的时候,毛泽东还专门为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上红房”在校园最高处,淹没在苍翠的古树中,圆拱门廊,雕花柱子,颇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细节相当考究。


出于对古建筑的保护,目前没有使用。

淡雅朴素的“灰房”,少有的三层和石头建筑,欧陆风情,周围绿树成荫。

现在也被保护了。

这些是在使用的教学楼


这座石头房子,曾经是学校内的教堂——都克堂,古典欧洲的气质。

据说以前是学生集会和祷告的地方,后来,这里成了学生们的礼堂,偶尔也放放电影。

校区气派的图书馆仍在使用。


一号楼、二号楼教学楼建于1910-1920年前,颇有亘古知新的霸气。

校医务室也这么奢侈,应该算是“白楼”吧!

实验室

依山落差的学生宿舍宁静清幽

功能设备房参差有致,又似水墨丹青。

校园的青石路,曲径通幽。

绿树环抱的篮球场,还记得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陈道明演的老将军到学校找他收养的女儿的情景吗?这就是他女儿的男友在打篮球的拍摄现场。


当时沉醉在精美的建筑中,忘了拍摄校门,这张图片来自网络下载。

这张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我,一起分享旅途的精彩:

前一篇:云南民族山村最朴实的小情景
后一篇:【杭州】当涂鸦成为公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