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地处云南南部,频临越南,世居哈尼、彝、苗、傣、壮等少数民族,哈尼族和彝族居多,民族风情最浓郁的时刻就是乡下赶街的日子。
到元阳的第二天,巧逢胜村街赶街日。一早山民们就纷纷穿起鲜艳的民族服装,盛装出门。街上商品琳琅满目,有牲畜,生产资料,民族手工艺品,日常用品,农副产品,风味小吃等,像过节一样热闹。
哈尼族人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哈尼族的农活也经常由女人来承担,成年男子则负责带孩子。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女子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服饰的蓝基调为主,配以少许亮色的装饰,低调的华丽。她们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各具特色。元阳彝族的服饰属于红河型,既有大襟右衽长衫,也有中长衣和短装,普遍着长裤,衣罩外套绣花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多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并贯用配套的对比色,鲜艳夺目,装饰性很强,色调浓重跳跃,张扬个性。

三角梅在元阳四季常开,像民族服饰一样的鲜艳。

清晨赶街开始,彝族女子纷纷穿上盛装,背起竹楼,他们要把自己家里的物品带到街上,交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摆摊,像是烤山芋,飘香。

兴奋的日子

传承的工艺大都在年长的手上,服饰也会低调一些。

年轻的夫妻档,过桥米线。

烤得炭火像雪花一样的飞舞。

好不好吃,自己先尝一下。

游客多了,小美女也学会摆posture了。

欢乐的彝族少女

讨价还价中

先尝了再买。

春天总是让少女沉思

貌似有了新发现

跟妈妈学做生意

彝族女子围裙臀部都有两片精美的绣花,据悉最早的起源是为了遮挡性感部位,引开自家男人以外的想象目光。

一米一米用手量

哈尼族服饰比较沉稳,以蓝布衣为主, 不过宝宝还是要来热热街的。

大都用自染的布做衣裳。

这是我在哈尼村落里拍摄到的自制染布过程。

哈尼老人左手银饰,右手玉石,俨然一个大买主的架势。

当年我也喜欢这布些娃娃

满街的热带水果,现吃,不好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