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海红: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2018-06-27 14:26:18)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近几年名著试题进入中考,这对落实新课标精神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中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名著类试题考什么、怎样考,对以后的名著阅读教学必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分析了近几年中考中的名著试题,中考试题评价滞后的现状又让我感到些许担忧。
  1、缺乏导向作用。名著试题总是在那几个题目上转来转去,不过是旧瓶装新酒。不信你看看网上汇编的名著复习资料,恐怕今年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著试题早已不幸言中。有了这样的导向,我担心有些老师和学生为了应试,会对课外名著阅读失去兴趣。
  2、试题分值不高。一般都在7分以下。课标中要求7-9年级"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6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平均1500字,那么无论哪一套教材,学生如果只读教材,那么他的阅读量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三分之一部《三国演义》。花大量课外时间去挣那少得可怜的几分(何况不读也可答对),我想不但很多学生不愿意,可能连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允许。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支持,名著阅读教学势必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3、试题内容浅易。大部分试题还停留在文学常识填空的水平,而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成了海市蜃楼,美丽而虚无缥缈。
  4、试题范围狭小。试题多集中在四大名著,外国的作品较少,"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则基本没有。
  5、试题形式简单。大部分题型还是填空、简答。这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难以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其实像辩论、采访、对联、改错、比较阅读等都是不错的形式。
  在此,我呼吁中考命题者能增加名著阅读考查的力度和难度,增加考查内容的量,或者将名著段落纳入阅读部分,与现代文阅读并列,提高它在试卷中的分量和地位。呼吁试题的命制应注意向阅读的纵深处掘进,更多的从挖掘作品内涵,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入手,不应只停留在对名著常识和故事梗概的识记和了解的层面上。以此来强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思想情操的熏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