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活动方案及反思(陈菲)

分类: 精品教案、反思、评课 |
名著解读:《海底两万里》是部编版七下语文必读书目,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代表他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慎密细腻的行文特色。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最具价值的意义,一方面是他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了“潜水艇”“电灯”等事物,以及博物学家的视角介绍了诸多新奇的事物,激发人们对科学追求的欲望。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另一方面在于凡尔纳通过惊险刺激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向人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引发人们对海洋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 经调查,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小学已经阅读过这本书,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过。学生对科幻类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希望能通过《海底两万里》的阅读,领略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尝试创作科幻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勾画、做阅读卡片),学会快速阅读。
3.通过交流阅读感受,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通过学生猜想阅读以及创作科幻作品的体验,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利用寒假时间提前阅读全本,开学对书本内容进行检测。
第二阶段——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不指读、不回读;
2、尽量扩大视线范围,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3、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二、《海底两万里》导读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潜水艇”相关知识交流。
(1)潜水艇是怎样完成上浮和下潜的?
(2)潜水艇是依靠什么作为动力的?
(3)最早发明潜水艇的人是谁?
3、其实早在潜水艇发明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不仅是对他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历都完整的写了下来。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他的样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和那位伟大作家的描述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他就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等著名书籍。
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三)阅读欣赏,感受魅力
1、简介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诺第留斯(“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2、片段欣赏,多角度赏析文章,感受作品的巨大魅力。
(1)故事情节的完美设计
(2)自然环境的完美描写
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
(3)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
我还没来得及冲上去阻止他,加拿大人已经猛扑过去,抓住这个不幸的侍者,把他按倒,扼住他的喉咙。侍者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掐得都不能透气了。
阿龙纳斯教授——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尼摩船长——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
(4)科学与幻想的完美结合
“钠吗?”
“是的,先生。钠跟汞混合,成为一种合金,代替本身电池中所需要的锌。汞是不会损失的,只有钠才要消耗,但海水本身供给我所需要的钠。此外我还可以告诉您,钠电池应当是最强的,它的电动力比锌电池要强好几倍。”
3、总结:凡尔纳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在科学上也有着渊博的知识,文中所涉及到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反应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博识。更引人入胜的是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准确的科学知识的铺垫下,一切想象都显得那么真实,加上优美词句的娓娓道来,让我们跟着文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这次刺激、惊险而又愉快的冒险之旅。
三、分组完成阅读展示任务
专题一:1、绘制航行路线图;2、选择某几个关键的时间点,结合小说内容,写几则航海日记。
专题二:以阿龙纳斯的身份,给朋友写一封信,介绍尼摩船长其人,不少于500字。
专题三:绘制一份“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简易图,标明其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并简单介绍。
专题四:精析你最喜欢的章节,与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第三阶段——分组合作完成专题任务,准备时间2周。
第四阶段——观看《海底两万里》电影,与原著进行比较有哪些改编,这些改编是否合理。
第五阶段——阅读成果展示课
http://s2/small/00293OeEzy7c6und1Ata1&690
http://s13/small/00293OeEzy7c6uq1muo0c&690
http://s6/small/00293OeEzy7c6usaLU985&690
http://s4/small/00293OeEzy7c6uvZWlZ03&690
http://s10/small/00293OeEzy7c6uy8Rp789&690
http://s15/small/00293OeEzy7c6uCNxb8ce&690
http://s12/small/00293OeEzy7c6uEnarx5b&690
http://s13/small/00293OeEzy7cbbSp4S01c&690
http://s14/small/00293OeEzy7cbbXHq6Vcd&690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