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年七下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月儿)

分类: 集体备课七年级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一
活动时间 |
2月18 |
活动形式 |
座谈 |
|||||||||||||||||||||||||||||||||||||||||||||||||||||||||||||||||||||||||||||||||||||||||||||||||||||||||||||
课题 |
讨论计划 |
组织者 |
黄月娥 |
|||||||||||||||||||||||||||||||||||||||||||||||||||||||||||||||||||||||||||||||||||||||||||||||||||||||||||||
出席人员 |
全组 |
|||||||||||||||||||||||||||||||||||||||||||||||||||||||||||||||||||||||||||||||||||||||||||||||||||||||||||||||
缺席人员 |
无 |
|||||||||||||||||||||||||||||||||||||||||||||||||||||||||||||||||||||||||||||||||||||||||||||||||||||||||||||||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本次会议主要先宣读县里下发的关于初一教学的有关事情安排,然后再针对本校最新推出的校本培训以及初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担点突破等问题,再商讨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初一备课组活动计划
|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二
|
活动时间 |
第五周 |
活动形式 |
磨卷 |
||||||||||||||||
课题 |
《第一次月考》 |
组织者 |
黄月娥 |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缺席人员 |
|
||||||||||||||||||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针这份月考卷进行逐个逐个进行审核和磨卷,让试题更接近于月考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入选的《最后一课》做了充分的阅读和挖掘,重新设计题目,达到最佳的效果。组员认真学习,收效好。 记录人:黄月娥 |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四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五
活动时间 |
5.15 |
活动形式 |
听课 |
课题 |
《观舞记》 |
组织者 |
张郸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缺席人员 |
|
||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了解印度舞蹈文化后,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 同学们,印度的舞蹈,常常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可当要我们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种美好的享受时,许多同学为难了。那么,如何将这种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呢?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希望学习这篇文章后,大家会有许多收获。(出示课题)
二、基础巩固。 1、走近作者,识记红色字体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等。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清扬
低回婉转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段。)
三、诵读课文, 感受舞蹈美。 印度舞蹈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一起来找找印度舞蹈的特点吧。 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表述出来,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文中的语言。(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点勾画)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四、细读课文,体验飞动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要请同学们张开眼睛,去寻找。让我们朗读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描写的段落,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的? 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看谁找的美点多。 请用下列这种句式来表达: 飞动的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听读课文,品析语言美。 用心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1-5段,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 你也来找找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字、词、句、段)好,好在运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这种句式说出文章的精彩之处,有兴趣的同学换可以画图,唱歌,模拟动作。
六、模仿创造美。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艺术文化的精妙吧。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蹈《千手观音》)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舞蹈,大家内心是否也被这群无声天使的精彩表演所震撼呢?请大家仿写,拿起笔来,运用语言来表现艺术美吧。(要求:选一个角度,用一种修辞,写一句优美的话。) 生写作3分钟后,朗读展示。
七、总结全文。 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者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同学们,让我们向冰心学习: 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
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 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述 …… 艺术——就在你我身边!
板书设计: 19、观舞记 冰 心
动
的
美
|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六
活动时间 |
第13周 |
活动形式 |
一人一课 |
课题 |
《你形我绘》 |
组织者 |
陈碧华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缺席人员
|
全体人员听课,然后评课,总体敢于在作文指导上磨课,又是一大进步 |
活动记录七:
活动时间 |
第14周 |
活动形式 |
一人一课 |
课题 |
《第三次月考》 |
组织者 |
黄月娥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缺席人员
|
全体人员将自己的对试卷的总体阅读的阅读文章进行交流,然后交于出卷人 记录人:黄月娥 |
第八次活动记录
课题 |
《把握记叙文的主题》 |
组织者 |
黄月娥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缺席人员
|
由周鹂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然后由她执教,全组人员听课后开始评课,然后将这阶段性记叙文的复习作为推广的模式,有必要在全组每月开设这样的复习课模式,或者一个单元一此,并要求组员上交粗略的教学设计 记录人:黄月娥 |
活动记录九
课题 |
《把握记叙文的主题》 |
集体备课 |
主备人:黄月娥 |
出席人员 |
全体备课组成员 |
||
缺席人员
|
由黄月娥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然后由她带领进行全体交流 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导语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2、师:首先,大家跟随老师准备的图片,去简单认识一下悲剧的发生地——南极(播放课件2—13) 3、提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14 (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方法点拨,师:这篇文章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请同学们分成二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 ①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②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播放课件15—18)③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播放课件19)
(三)选点品读,感受情感 1、师:在预习文章以及梳理完文章主要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学生会说“感动”) 2、师:是啊,文中有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段落中最让你感动或者难忘的细节,把它深情地朗读出来 3、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师: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请以“我为……而感动,它让我感到……”的句式说话 (四)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师:刚才,同学饱含感情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内涵(播放课件20—23) 【课件20】“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提问: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南极点的风光)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极度疲劳,本不想起,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3. “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课件21】“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 提问:1.“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课件22】“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提问:1.“风餐露宿”的意思? 2.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播放课件23)(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五)拓展思维,领悟情感 1.师: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播放课件24)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 3.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播放课件25)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播放课件26) 七、结语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五位伟大的英雄,感受了他们伟大的壮举,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想配乐为大家朗诵一首写给五位英雄诗来结束本课的学习:(播放课件27) 雪染华发 冰砌铁骨 五人行,皆为铮铮硬汉 共生死,留得朗朗乾坤 迟到一个月 阴阳两相隔 一生情,情系牵挂 赤子心,心动国家 望苍穹,忠魂旗迎风猎猎 步履冰原,寒霜下热血殷红 足下,是苍茫的雪地 心中,是坚定的信念 不怕累,不怕苦 明知死神在前 却是义无反顾 不自私,不后悔 知拔旗便胜
记录人:黄月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