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赏析

标签:
教育 |
分类: 集体备课九年级 |
课题 |
散文语言赏析 |
课 型 |
复习课 |
主备人 |
黄月娥 |
|
|
教学目标 |
1、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赏析散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总结归纳语言赏析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学习多角度赏析语言。 |
|
|||||
重点 难点分析 |
重难点 |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
||||
|
|||||||
学情分析 |
基于一定的语言赏析能力,通过复习归纳,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让答题做得更规范 |
|
|||||
板书设计 |
品味角度:用字用词 准确表达:明确品味角度 注意:抓住一点,全力突破,品味要有理有据
|
|
|||||
教 |
设 计 意 图 |
|
|||||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看电影,大家喜欢诙谐幽默的;而同学之中,会调侃的最有“人气”。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的品质决定着文学的品质与生命。 请同学朗读: “花开过,鸟飞远,水流逝,星隐没,雨飘洒,,静静坐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与自己的影子相依相守,看朝霞满天,看暮霭四合,看流行划过蓝色的苍穹,看落红化作春泥,把失败、喜悦、感悟盛满年轻的酒杯,让成长沉淀出几许香醇。” 美丽的话语,动人的意境,怎一个好字了得!只有用心去欣赏其中的滋味。 板书课题 屏显中考要求:1.解释含蓄的具有语境义的词句 今天我们就专门探讨文学类作品语言赏析问题。出示幻灯课题 二、回顾课文,归纳整理。 《春》和《那树》是两篇文情并茂的的散文,朱自清的诗情画意般的语言,王鼎均得洋溢深情的优美鲜活、意味隽永的语言。 1、回顾原文,找出自己最为欣赏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发言。 ①老师从课文中选出了几个句子,以刚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知道赏析句子步骤:找点、选点、评点。 ②引导学生选点及如何评点 屏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把握语言点? 明确:修辞、词语、句式等 再问:你若从修辞入手,你是怎样评析的? 指名学生评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评价哪个答案更好?若答案一或学生的答案不好,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补足? 屏显 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预设:没有具体说出春天的什么特点,作者怎样的情感也没分析 然后请学生完善答案使得评点更规范。 屏显 答案二: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然后总结方法:
屏显:1、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 常见答题形式:运用 请学生用这种方法选一句进行赏析、交流。 再从用词的角度选择评点,先请学生抓住词语赏析 屏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挤劲和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总结答题思路:找出关键字词+点出表达的语境含义+说出作用(以“情感”为主)”。 屏显:牛刀小试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完善 刚才我们找到的动词,还有哪些词性具有表现力? 学生发言后明确,可以是形容词、量词、副词等。 请学生到《那树》中找出一例赏析。 如:“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可以分析其中的数量词组成的叠词的效果。 然后改变句子语序比较句式运用的效果 屏显: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改变语序后效果怎样? 学生比较原句和改句的效果,从倒装中品析句子。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一些句式运用的情况: 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对偶句式: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极富韵律和美感 反问句式。。。。。。 设问句式。。。。。。 倒装句式。。。。。。 双重否定句式。。。。。。 短句与长句交替使用,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具有语言的活力 屏显:牛刀小试“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桠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教师小结 提问: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 交流后明确:描写角度 屏显:从描写的角度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学生自己从《那树》中找到细节的人物描写进行赏析然后交流 师生小结: 准确规范地赏析要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品味的角度 三、拓展运用 拓展迁移(一):
现在我们试着运用以上学过的方法,品味下面红色句子的精彩之处: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明确品味的角度,结合具体的词语或语句,指出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着重分析其思想情感对自己的启迪感染之处) 拓展迁移(二):运用所学方法,走进《小木屋》,默读文章, 思考: 1、本文通过对小木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描写小木屋环境的宁静、清幽、纯美,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城市不择手段人追逐名利的鄙视,抒发了自己淡薄名利崇,热爱自然,追求心灵明净的意趣。(能捕捉文章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趣,很不错。) 2、运用所学方法,选择你认为美的语句,选择一个角度,准确表达你的品味赏析。 小 作者: 杨 林 勃
树是房柱,树是院墙,树是城垣。(排比句式能增强语势,写出小木屋本色原生态的朴素纯美。)院中的小路如一条金色的丝线,将小屋牢牢地绣在大山之间。写出了小路色彩、形态之美,一个“锈”将小路的色彩之美和情状之趣,描摹得活灵活现。
小院中的客人很多,蝴蝶为友,鸟儿为邻,野兔、山鸡来串门,狐狸、黄羊都是好伙伴。(拟人写法,富有情趣。主人对动物的友善和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身在小屋,忽然间想唱歌,想挥毫,想作诗。久居城中遗失了多少诗韵,欣喜今儿都在这里找见。 (选自《散文小品》) 教师小结:小木屋依青山而立,以蓝天为镜、溪水作帘;周边绿树掩映,院中花草点缀。通过品味语言,我们已经领略到那种宁静闲适的美感。 四、课堂结束语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 五、作业布置: 屏显: 1、仔细阅读《导引》中的《向一棵树鞠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别从以上四个角度来赏析喜欢的语句。 2、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从一个或几个角度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一句或一段话。 |
创设诗情画意的语言环境,沉浸在散文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继而引出复习的重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整体的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为后面从不同角度赏析语句铺垫,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完善学生答题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明白答题思路和步骤,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 从另一角度切入赏析语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散文能力 。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感受语言的魅力 小结归纳,梳理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