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语言赏析

(2011-05-28 06:50:23)
标签:

教育

分类: 集体备课九年级

课题

散文语言赏析

 

复习课 

主备人

黄月娥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赏析散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总结归纳语言赏析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学习多角度赏析语言。

 

重点

难点分析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基于一定的语言赏析能力,通过复习归纳,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让答题做得更规范

 

板书设计

 散文语言赏析

                        ---以《春》和《那树》为例

品味角度:用字用词  运用修辞  句式选用  描写手法

准确表达:明确品味角度  结合具体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注意:抓住一点,全力突破,品味要有理有据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看电影,大家喜欢诙谐幽默的;而同学之中,会调侃的最有“人气”。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的品质决定着文学的品质与生命。

请同学朗读:

“花开过,鸟飞远,水流逝,星隐没,雨飘洒,,静静坐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与自己的影子相依相守,看朝霞满天,看暮霭四合,看流行划过蓝色的苍穹,看落红化作春泥,把失败、喜悦、感悟盛满年轻的酒杯,让成长沉淀出几许香醇。”

美丽的话语,动人的意境,怎一个好字了得!只有用心去欣赏其中的滋味。

板书课题

屏显中考要求:1.解释含蓄的具有语境义的词句

          2、选点对有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

          3.品析重点语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蕴含在词句中的作者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专门探讨文学类作品语言赏析问题。出示幻灯课题

二、回顾课文,归纳整理。

《春》和《那树》是两篇文情并茂的的散文,朱自清的诗情画意般的语言,王鼎均得洋溢深情的优美鲜活、意味隽永的语言。

1、回顾原文,找出自己最为欣赏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发言。

 2、展示、交流、总结

①老师从课文中选出了几个句子,以刚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知道赏析句子步骤:找点、选点、评点。

②引导学生选点及如何评点

屏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问: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把握语言点?

明确:修辞、词语、句式等

再问:你若从修辞入手,你是怎样评析的?

指名学生评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评价哪个答案更好?若答案一或学生的答案不好,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补足?

屏显

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预设:没有具体说出春天的什么特点,作者怎样的情感也没分析

然后请学生完善答案使得评点更规范。

屏显

答案二: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然后总结方法:

 答题思路:先说出修辞名称+然后点出修辞内容及描绘的内容+再说出表达效果作用(以“情感”为主)

屏显:1、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常见答题形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请学生用这种方法选一句进行赏析、交流。

再从用词的角度选择评点,先请学生抓住词语赏析

屏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挤劲和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总结答题思路:找出关键字词+点出表达的语境含义+说出作用(以“情感”为主)”。

屏显:牛刀小试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完善

  屏显

 “咬”“呻吟”“屠杀”等词写出了人类残忍砍伐大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的谴责

刚才我们找到的动词,还有哪些词性具有表现力?

学生发言后明确,可以是形容词、量词、副词等。

请学生到《那树》中找出一例赏析。

如:“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可以分析其中的数量词组成的叠词的效果。

然后改变句子语序比较句式运用的效果

屏显: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改变语序后效果怎样?

学生比较原句和改句的效果,从倒装中品析句子。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一些句式运用的情况:

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对偶句式: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极富韵律和美感

反问句式。。。。。。

设问句式。。。。。。

倒装句式。。。。。。

双重否定句式。。。。。。

短句与长句交替使用,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具有语言的活力

屏显:牛刀小试“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桠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教师小结

提问: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

交流后明确:描写角度

屏显:从描写的角度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学生自己从《那树》中找到细节的人物描写进行赏析然后交流

师生小结:

准确规范地赏析要做到以下几点:

明确品味的角度 :选准一个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主旨、联系作者的情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既要指出该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更应着重分析其思想情感对自己的启迪感染之处。

三、拓展运用

拓展迁移(一):

现在我们试着运用以上学过的方法,品味下面红色句子的精彩之处: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张福海  《丁香赋》
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中有这样两种回答,你们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过于概括,不够具体。) 
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写出了哈尔滨人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明确品味的角度,结合具体的词语或语句,指出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着重分析其思想情感对自己的启迪感染之处)

拓展迁移(二):运用所学方法,走进《小木屋》,默读文章, 思考:

1、本文通过对小木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描写小木屋环境的宁静、清幽、纯美,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城市不择手段人追逐名利的鄙视,抒发了自己淡薄名利崇,热爱自然,追求心灵明净的意趣。(能捕捉文章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趣,很不错。)

2、运用所学方法,选择你认为美的语句,选择一个角度,准确表达你的品味赏析。

   

作者:

    群山如海,小木屋如泊在海边的船。以群山如海映衬小木屋的灵巧,比喻新奇生动,令人叫绝。)温柔的阳光照在屋顶,像大山里开出的鲜花一片。(以温柔的阳光比喻作鲜花一片,体现了阳光的柔媚,讨人喜欢的特点。)

树是房柱,树是院墙,树是城垣。(排比句式能增强语势,写出小木屋本色原生态的朴素纯美。)院中的小路如一条金色的丝线,将小屋牢牢地在大山之间。写出了小路色彩、形态之美,一个将小路的色彩之美和情状之趣,描摹得活灵活现。  

 院中有蘑菇、黄花、野鸡膀,随手采就盘中餐;院中有核桃、毛棒、野葡萄,摘一颗放在嘴中,尽可品尝世间的甜甜酸酸。

小院中的客人很多,蝴蝶为友,鸟儿为邻,野兔、山鸡来门,狐狸、黄羊都是好伙伴。(拟人写法,富有情趣。主人对动物的友善和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这里没有谎言滋生与流传,也没有三十六计的复制与再版。没有名利场上你倾我轧,也没有邪恶的病菌繁殖与蔓延。身在小院,心灵自可赤裸裸地敞开。(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城市人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鄙视,抒发了自己淡薄名利崇,热爱自然,追求心灵明净的意趣。

    抬眼天空,微云如画;俯身檐下,溪水如帘。(对偶,比喻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古朴典雅的水墨画,尽显小木屋环境之美。)打开小窗,看复岭含绿;关上小窗,闻高柳鸣蝉。(感官方面:有绿意无限的视野享受,有高柳明蝉意趣,更有蝉明山更幽的诗情画意。最有趣的是那些草丛中的小虫儿,自编自导自演,将支支美妙的小曲儿,从白天一直唱到夜晚,从春天一直唱到秋天。(拟人手法,以小虫美妙的乐曲来烘托小木屋环境的宁静、清幽、祥和的意境)

    站在大山观小屋,小屋是飞鸿点点站在小屋观大山,大山是丹青一卷

身在小屋,忽然间想唱歌,想挥毫,想作诗。久居城中遗失了多少诗韵,欣喜今儿都在这里找见。

(选自《散文小品》)

教师小结:小木屋依青山而立,以蓝天为镜、溪水作帘;周边绿树掩映,院中花草点缀。通过品味语言,我们已经领略到那种宁静闲适的美感。

四、课堂结束语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

五、作业布置:

屏显:

1、仔细阅读《导引》中的《向一棵树鞠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别从以上四个角度来赏析喜欢的语句。

2、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从一个或几个角度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一句或一段话。

创设诗情画意的语言环境,沉浸在散文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继而引出复习的重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整体的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为后面从不同角度赏析语句铺垫,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完善学生答题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明白答题思路和步骤,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

 

 

 

从另一角度切入赏析语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散文能力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感受语言的魅力

 

 

 

 

 

 

 

 

 

 

 

 

 

 

 

 

 

 

 

 

 

 

 

 

 

 

小结归纳,梳理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