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及反思林斌

分类: 精品教案及反思 |
2.5 有理数的乘方(1)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生]1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mm,2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mm,14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2……×2≈1.47m。
14个2
为了表示简便,我们把2×2×2……×2记为214。
14个2
[师]像上面所表示的214的形式,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板书).
a×a×a×a×……×a我们也将之记为an。
n个a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Power),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把an读做a的n次方。
[师]怎样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呢?
[生]5×5平方单位,5×5×5立方单位。
[师]我们可以把5×5记做52,读作5的平方,5×5=52=25;
5×5×5记作53,读作5的立方,即5×5×5=53=125。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做平方,如52通常读做5的平方;三次方也叫做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
做一做
1、(口答)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
(1)(-6)×(-6)×(-6)
(2)×××
2、把(- )5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
10个(-2)
3、把(-2)×(-2)×(-2)×…×(-2)写成幂的形式。
[师]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如(-5)3,()4
例1 计算:
(1)(-3)2; (2)1.53; (3)(- )4; (4)(-1)11;
解:(1)(-3)2=(-3)×(-3)=9
(3)(- )4=(- )×(- )×(- )×(- )=
(4)(-1)
=-1(为什么?)。
小组探索:
计算:(1)102,103,104,105;
(2)(-10)2,(-10)3,(-10)4,(-10)5;
(3)0.12,0.13,0.14,0.15;
(4)(-0.1)2,(-0.1)3,(-0.1)4,(-0.1)5;
(要求:四人一小组,每人计算一小题,观察结果,进行讨论探索,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各小组补充,师归纳肯定)
(10的n次方等于在1后面补n个0,0.1的n次方等于1前面n个0的小数,负数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偶次方相等,奇次方互为相反数。
[师]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例2计算:
(1)-32; (2)3×23; (3)(3×2)3; (4)8÷(-2)3;
解:(1)-32=-(3×3)=-9; (2)3×23=3×8=24
(3)(3×2)3=63=216; (4)8÷(-2)3=8÷(-8)=-1
通过乘方的几组计算,你能知道:
什么数的平方比它的绝对值大?
什么数的平方比它的绝对值小?
什么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发展自我。
在教学程序设计上,以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了以下几个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