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周家明)

(2016-06-17 22:27:04)
标签:

教育

分类: 开课讲座

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

教学内容: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等进行分析探究,学会寻找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并借助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来解答问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点问题中的动中求静,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动点问题的实质是变动为静、寻找不变的量。

3.使学生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图,体会归纳总结的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动中求静,分类讨论,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动点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直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型题目。

数学中考动点型问题类型

知 识 点

名师点晴

动点问题中的特殊图形[]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利用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求解动点问题

相似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求解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

动点问题的最值与定值问题

理解最值或定值问题的求法

动点问题的面积问题

结合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

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的  图象

结合函数的图象解决动点问题

 

归纳 1:动点中的特殊图形

基础知识归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基本方法归纳:动点问题常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特殊图形相结合,解决此类问题要灵活运用这些图形的特殊性质

注意问题归纳:注意区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

【例1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C边的长;

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周家明)






归纳 2:动点问题中的计算问题

基础知识归纳:动点问题的计算常常涉及到线段和的最小值、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面积的最大值、线段或面积的定值等问题.

基本方法归纳:线段和的最小值通常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答,面积采用割补法或面积公式,通常与二次函数、相似等内容.

注意问题归纳: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相似、锐角三角函数、对称、二次函数等内容的结合.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A.12/5       B.4       C.24/5    D.5        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周家明)

                                                       (例2图)

练习: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

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周家明)

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4,点AO上,ACD=30°B为弧AD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      

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

 

归纳 3:动点问题的图象

基础知识归纳:动点问题经常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相结合.

基本方法归纳: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

注意问题归纳:动点函数的图象问题可以借助于相似、特殊图形的性质求出函数的图象解析式,同时也可以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

 

 【例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点E在边AD上,∠ABE=45°,BE=DE,连接BD,点P在线段DE上,过点PPQBDBE于点Q,连接QD.设PD=x,△PQD的面积为y,则能表示yx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归纳4:函数中的动点问题

基础知识归纳:函数中的动点问题的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基本方法归纳:一是利用动点(图形)位置进行分类,把运动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然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二是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注意问题归纳:化动为静,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例42015年江苏盐城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抛物线  的对称轴绕着点P  2)顺时针旋转45°后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该抛物线上的一点.

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若点Q在直线AB的下方,求点Q到直线AB的距离的最大值;

3)如图,若点Qy轴左侧,且点T0t)(t<2)是直线PO上一点,当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T相似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

 

 

 

 

 

 

 

 

 

巩固练习:

1. 2015年江苏扬州3分)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AC=6BC=4,将△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若点FDE的中点,连接AF,则AF=    ▲    

2. 2015年江苏宿迁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   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长的最小值为    ▲    

  (第1题)  (第2题)

3. 2015年江苏连云港12分)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与边长为  的正方形AEFG按图1位置放置,ADAE在同一直线上,ABAG在同一直线上.

1)小明发现DGBE,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如图2,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点B恰好落在线段DG上时,请你帮他求出此时BE的长.

3)如图3,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继续逆时针旋转,将线段DG与线段BE相交,交点为H,写出△GHE△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4. 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D在第一象限.P从点A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2)当点P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坐标.



4)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OPQ=90°的点P     个.

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周家明)中考动点型问题复习(周家明)



作业:

1.2015盐城)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2.2015乐山)如图,已知直线   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PB.则PAB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B12      C.21/2     D.27/2

  (第2题)   (第3题)

 

3.2015咸宁)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是边BC上的动点,BFAECD于点F,垂足为G,连结CG.下列说法:AGGEAE=BFG运动的路径长为πCG的最小值为   .其中正确的说法         .(把你认为正确的说法的序号都填上)

4.2015年江苏徐州8分)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5,分别以OA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B重合),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经过点D且与边BA交于点E,连接DE.

1)连接OE,若△EOA的面积为2,则k=         

2)连接CADECA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点D,使得点B关于DE的对称点在OC上?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2015年江苏宿迁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81),B0,﹣3),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A,动直线x=t0t8)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M,与直线AB交于点N

1)求k的值;

2)求BMN面积的最大值;

3)若MAAB,求t的值.

 

 

 

6. 2015年江苏常州10分)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Ax轴的垂线l,点P为直线l上的动点,点Q为直线ABOAP外接圆的交点,点PQ与点A都不重合.

1)写出点A的坐标;

2)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OQBAPQ全等?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直线l上,且POM=90°,记OAP外接圆和OAM外接圆的面积分别是S1S2,求  的值.

 

 

 

 

 

 

教学反思:动点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的变量找出与它相关的常量;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相应的图象。解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然后运用数形结合等思想进行分类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