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   张兆赵

(2012-06-17 23:06:48)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品教案及反思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教案及反思

                                  张兆赵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巩固并进一步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与证明。

1.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部分知识的系统梳理,提高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通过一题多解和典例演化,培养勇于发现的探索精神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的梳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

难点:知识的迁移,变式和综合运用。

3.课堂实录

3.1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教师:圆是完美的一个图形,体现在对称性,那么,圆是一个怎样的对称图形呢?

学生(众):中心对称、轴对称.

教师:对!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任何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对称轴.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圆有关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复习“圆的基本性质”).下面请结合图形,思考问题.

 

(1)如图①,PA、PB分别切⊙O于A、B两点,连结OA、OB,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1:PA=PB,OA⊥PA,OB⊥PB

师:根据什么?

学生1:根据切线长定理和切线的性质

(2)在图形①上,连结OP交⊙O于C,连结AC、BC,如图②所示.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2:∠APO=∠BPO,∠AOP=∠BOP,AC=BC

师:你根据什么得到?

学生2: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APO=∠BOP,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OP=∠BOP,根据△APC≌△BPC得到AC=BC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还可根据什么得到AC=BC

学生3:根据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得到AC=BC,还可以得到

(3)再连结AB交OP于D,延长PO交⊙O于E,如图③,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同学们分别从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来考虑.

学生3:OP⊥AB,AD=B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师:AD=BD还可以根据什么得到?

学生5:根据垂径定理,有AD=BD,还可得到

学生6:∠CAB=∠CBA,∠OAB=∠OBA,根据等边对等角

学生7:∠CAB=∠CBA也可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还可得到∠ACE=∠BCE。

学生8:∠AOE=∠BOE,根据

(4)继续连结AE、EB,如图④,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9:∠AEC= ∠AOC,∠BEC= ∠BOC

∠AEC=∠CE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

学生10:∠EAC=∠EBC=90°,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学生11:AE=BE,根据

师:前面几位同学分别从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到了许多结论,在这个图形中,整个图形具有对称性。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自主,顺利地回顾这些知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感受一下发现的乐趣,促使他们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评析]:归纳整理知识,并使之系统化,是复习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如何做到让学生不觉枯燥,又实现教学目的,很明显,任教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注意到这一点.课题抓住一个常见的图形,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在结论的发现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应用中有效地回顾了知识.更可贵的是,给出的图形具有对称性,这样就从圆的对称性这一本质特征来统领归纳圆的有关基本性质,避免了复习课中常见的单纯知识点的罗列再现.

3.2典例解析

(1)填空:

(Ⅰ)⊙O上有三点A、B、C,若弦AC之长等于⊙O的半径,则∠ABC的度数_________.

生12:∠ABC=30°

师: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13:要考虑两种情况,当点B在优弧AC上时,∠ABC=30°,当点B在劣弧AC上时,

∠ABC=150°.

师:非常好,考虑问题很全面.

(Ⅱ)⊙O的半径为5cm,弦AB∥CD,CD=6cm,AB=8cm,则AB和CD的距离____________.

生14:1cm或7cm,要考虑两种情况,弦AB、CD在圆心的同侧和在圆心的异侧.

师:说的好,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提供蕴含分类讨论思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

[评析]:不太复杂的两道填空题,蕴涵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突出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2)如图,BC是半圆的直径,AD⊥BC,垂足为D,AB=AF,BF和AD交于点E.求证:AE=BE

 

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并就此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

[设计意图]在复习与圆有关的性质的同时,优化解题思路,起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评析]:精选题目并扎实有效地进行一题多解,对巩固并熟练应用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大有益处.

3.3合作交流,深入探索

师:由证法1,同学们还能发现什么新结论?同学们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合作交流,老师参与到其中)

生16:口述

教师点评,肯定证法,给予激励

(2)由证法(2)还能发现哪些新结论?

(3)在证法(2)中,若分别延长BA、CF交于M,还能得到哪些新结论?

(2)(3)两题作为课后思考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与圆有关性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和分享与学会思考同等重要.

[评析]:“变式训练”、“拓展引申”能较好地理解深化知识.同时,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并进而解决,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4尝试归纳小结

(1)图形位置关系是几何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到图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全面性地思考问题.

(2)在圆中涉及弦长、半径、圆心角的计算或证明的问题,常见的辅助线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把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相结合.

(3)解题中要注意到隐含条件,分析出隐含的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或分解基本图形,从而解决问题.

(4)证题时,由条件想到性质,由求证联想须具备的条件.

[设计意图]:养成反思与小结的习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5布置作业:练习卷(基础题+提高题)

[设计意图]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了分层作业,基础题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半期复习课,我以呈现一个图形,“点击”知识点,通过层层梳理,连成“知识链”,以典型例题为“关节点”,以能力立意,以“击”促“激”,扩大为知识面,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避免复习过程中的“炒冷饭”。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组织者,那就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为了完成任务,在典例(2)中有一学生另有证法3。连结了OA,但思路没有完全清晰,我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就进入了探索,显得有些急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