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磨课叙述(陈贤锡)

(2011-05-26 15:16:07)
标签:

杂谈

分类: 团队赛课

挖掘教材内涵凸现数学本质-------

昆阳二中教育共同体团队赛课数学磨课过程

榆垟中心校 陈贤锡

 

一、      磨教学目标

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检测。

这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复习》,目标和新课教学的目标有所不同,这节教学目标应高于新课的教学目标,如还是定在新课的教学目标上,就像“炒冷饭”,学生学的无味,水平也不会提高,目标定的太高学生无法接受,那这节课也就无意义。

经多次磨课后,于是定制如下目标:

1、 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2、 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能简单应用中心对称。

3、 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如动点、函数、平行四边形知识等,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平行四边形性质应用时,教师原采用如下例题:

例: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B=6,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0,则BC=______.

若△OBC的周长为30BD=20AC=16,则AD=_______.

③若三角形ABC面积为9,则三角形ACD的面积为_______.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平行四边形中有这些特殊的结论

教师把目标定的太低,学生很快就能回答上述问题,许多学生表现出没有兴趣,经过多次磨课后,认为此例难度太低,对学生水平没提高作用,就删除此例改成结合方程思想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

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FBCFAECDE. EAF=60º,EC=2,CF=1,

     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这样在磨课过程中学生兴趣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表现出活跃的状态,利用边间关系,来建立方程,新旧知识相结合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二、      磨教学情境的创设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其活力和美感。

在第一次开课时, 杨老师创设的情境是这样的。知识回顾,已知△ABC,请利用ABBC边画一平行四边形。许多学生就是进不入状态,以我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画图一般都不喜欢画的,有画也不用尺规来画,画出的图不标准,上课可能出现冷场,于是经过磨课后,杨老师把情境改为:看图形想性质,给出四边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然后提出有什么性质?按对角线连结起来还有什么性质。

这样学生很快就回忆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所具有的性质,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回顾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      磨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可见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与否,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直接联系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教学内容次序上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认知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这样有助学生掌握知识,在第二次磨课时杨老师设计例1如下:

例1.         如图△OAB两条直角边在坐标轴上,点A0,2B4,0

⑴求以O,A,B为其中三个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坐标______

变式:若四边形AOCB为平行四边形,求C点坐标。

其实在前题中已包括后题,后题难度远低于前题,这样不符合人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内容的题意设计上,在第四次磨课时杨老师原题为如下:

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FBCFAECDE. EAF=60º,EC=2,CF=1,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长ADAB的长?

     2)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学生得出答案为6t+4,此时杨老师问能求出t值吗?此时大家有点疑惑,t值可求,为什么要设DE=t,这样不误导学生吗?

我们共同提意见为:给出∠EAF=60度,可得出哪些结论?学生可回答∠B=D=60,边有什么关系,AD=2DEAB=2BF

     教学内容链接上

在回顾平行四边形性质后,怎样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直接把一个三角给出,补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集体讨论后,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被破坏了,要求学生复原,这样接近实际。

四、      磨教师的语言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度的经历,磨课则可弥补缺憾,使精彩可以预约,生成可以把握。通过一次次定格式的分析解剖,老师的语言才会那样简洁、生动和到位。课堂里才会一次次的出彩,教学也必将一次次臻于完美。磨教师语言是否科学,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是否倾听了学生回答,是否启发了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否有教学机智。在磨的过程中,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老师在讲知识回顾中,学生把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时,他还要求学生讲出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完全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语言可亲,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但在一些问题的解释上,杨老师在磨课过程中表现的有些啰嗦,怕学生理解不进去,作过多解释,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

其实磨课的内容远不止以上这些,因为课堂是大舞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这就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细致安排和周末考虑。磨课比较多的是在公开课之前,但当它成为教研活动的形式后,它就会使我们日常上课也以一种精雕细刻的心态来对待,影响我们的教学,影响我们的人生!

http://s10/middle/752f1714ga4289b483329&690

http://s3/middle/752f1714g76d0dc609c62&690

http://s3/middle/752f1714ga4289c39ca3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