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原风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洪晖岳

(2019-06-21 10:16:35)
标签:

教育

分类: 精品教案反思、评课

《草原风情》

 

一、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西北地区的第一课时《丝路明珠》,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对内蒙古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这一重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位置,说明内蒙古草原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内蒙古草原牧民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活动等,解析草原文化和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运用学科知识、方法,合作探究、综合分析内蒙古草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成因及影响,掌握区域差异的明显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群与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体会自然和人文环境对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意识,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珍惜民族团结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内蒙古草原牧民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牧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有一种旅行,叫夏天去内蒙古 

1 播放视频《草原风情》(内蒙古自然以及人文风光) 

师:这段视频是我从一个叫做草原人家的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这篇推文不仅用这一段视频,还有这么一首诗歌。 师:这首诗歌的名字叫做? 2 朗诵《敕勒歌》 

师:通过这首诗歌大家肯定能够补充完整这篇推送文的标题——有一种旅行,叫夏天去内蒙古。 

师:我们再来看几行文字。

 3 展示描写内蒙古的诙谐文字材料 师:和八行文字当中,哪几句师描绘内蒙古风情的? 

4 你的内蒙古初印象 

要求:通过一段视频,一首诗歌,八行文字你能够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说说你的内蒙古初印象吗? 

师:那么大家的对内蒙古的初印象是否符合内蒙古的真实情况呢?我们今天就通过草原风情这个公众号来领略她的别样风情。同时我们需要完成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旅游攻略。 

1、 观看视频

2、朗诵《敕勒歌》

3、谈谈你的内蒙古初印象   

1、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微信公众号作为载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三则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视频、诗歌以及文字,让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一个初步的全方面的认识,同时也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3、通过让学生说说他们对内蒙古的初印象,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大脑开动起来。讲授新课               

师:本次旅程,我们将从浙江义乌出发,去往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去呢? 

师:拿出你们的导学案 一、内蒙古攻略——交通篇

 1 小组合作 

要求:结合你们已有的知识储备,选择你们小组出行的交通工具,并说明你们选择或者不选择的理由。

 2 小组评价 

要求:由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展示中国政区图 

教师通过中国政区图总结: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 

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交通篇

2、其他小组对回答小组的评价 

3、总结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1、通过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己利用已知的地理知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2、各组之间的相互评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参与感。

3、通过分析出行的方式进而了解该地的地理位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师:订好我们出行车票,我们就可以收拾一下我们的行李了。那么同学们,去内蒙古我们的行李箱里要带哪些东西呢? 

二、内蒙古攻略——行李篇 

1、展示一段描述内蒙古气候的诙谐文字:你在南方露着腰,她在北方裹着貂。我在内蒙古一会儿露腰一会儿裹貂。众里寻他千百度,它想几度就几度。

 1、小组合作 

要求:根据展示的这段文字以及我们已有的地理知识,在导学案当中选择你要带的行李物品,并说明你选择及不选择的理由。

 2、小组评价 

1、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行李篇的任务,并全班分享。

2、其他小组的代表,组组之间相互评论

3、和老师一起对该地的气候与地形知识进行总结。 

1、通过有趣活泼的文字资料,简单介绍内蒙古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2、继续利用导学案,完成行李篇内容,形式活泼,学生接受度高 

要求:由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评价 

3教师评价,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以及西北地区地形分布图 

要求:老师总结选择行李箱内的物品 教师通过中国气候分布总结: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通过西北地形分布图总结: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形类型及特征 

师:车票在手,行李我有,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考虑什么了呢?

 三、内蒙古攻略——景观篇 

1、展示一段文字:“你有一封来自内蒙古的明信片”。 

师: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哪些景观? (森林、沙漠、草原) 

师:如果我们从内蒙古的东部去往西部,我们依次可以什么景观?

 2、小组合作 

要求:根据你们的所学知识和理解,自东向西排列我们可以观赏到的景观,并说明你们这样排序的原因。

 3、组组评价 

要求: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老师通过内蒙古降水图总结:内蒙的降水特征。 

5、提问:这样的降水特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海陆位置)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草原梦,而中国最美

1、分析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的三种景观资源。 2、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景观篇内容,并全班分享。 3、其他小组代表评价分享小组。 4、分析导致内蒙古降水特征的因素。 5、根据动植物变化图以及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对牧草

生长的影响。 6、观察内蒙古特色畜种。 

1、本环节是本课设置的一块难点,通过景观的排列分析出降水的特征,进而分析导致这样的降水特征的因素,再分析这样的降水特征对牧草生长的影响,最后牧草的生长的特点对畜种变化的影响。整一个流程符合学生思考的逻辑,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2、通过畜种的图片,也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畜牧区的特色畜种。 的草原,一定在内蒙古。 6、展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分布图 

师:如此大片的草原,也说明了内蒙古十分适合发展什么产业?(畜牧业) 

师: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所以对这些牧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牧草的生长) 

7、展示内蒙古动植物分布图 

提问:内蒙的降水特点对于内蒙古的牧草生长有怎样的影响?(东部:降水较丰富,水草丰美。西部:越往西降水越少,越不利于牧草的生长,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 师:植被的变化,也导致了畜种的变化。 提问:畜种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师:来到内蒙古你可以看到当地特色的畜种。 

8、展示三河马、三河牛、敖汉细毛羊以及阿拉善双峰驼图片。 

师:观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之后,你还想体验草原上哪些人文风情项目呢? 

四、内蒙古攻略——草原项目篇 

结合课前视频以及书本内容,定制属于你们小组的草原深度游! 

活动要求:从草原人民的生活(衣食住行)、习俗、艺术等方面,选择你们小组所感兴趣的项目体验,说明该项目的特点与草原之间的关系。(限时六分钟) 

1、将小组定制的草原深度游计划投影到大屏幕,全班分享。 

2、总结内蒙古草原与生产、生活以及草原文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草原项目篇,并上台分享小组的计划。 

2、一起总结草原生活、生产以及草原文化的内容  

草原人文景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置一个六分钟的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这块内容,并通过几个小组的分享,加深对草原文化的理解。 2、通过一个简化内容。

 

教学反思

 优点: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草原风情,通过直观感受为后面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探究式学习中五个探究问题的设计具有综合、开放性,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五个探究牢牢把握了课本、本单元的主体──人地的协调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不足: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发生的质的变化,但由于理解片面,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该落实的知识点没有落实,事实上这种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绝非课程改革说提倡的,新课标是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的。如果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能是表面的而无生命力的。改进: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室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正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其次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要具体研究课堂气氛,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课堂教学只有对学生放手而不放纵,才能保证探究的真正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