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案及教学反思:《复杂多样的地形》   徐美新

(2016-06-13 08:21:21)
分类: 精品教案反思、评课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世界地图》,并标注出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令人惊奇的是除中国外,其他的三种文明都因外族入侵而中断,甚至消失。唯独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从未中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何在呢?今天我们就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卓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展示《中国地形图》

学生尝试回答问题

1.通过设问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通过地图直观呈现,感受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

 

 

活动:一

图观天下

设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引导学生读图5-13《中国的地形》。

学生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丘陵、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得出我国地形种类齐全的结论。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单元。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

2.通过读图,找到高原、盆地、平原这三种地形与山脉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镶嵌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的结论。

 

学生回答:1.青藏高原:北部是昆仑山脉,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是横断山脉。

2.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天山山脉,南部是昆仑山脉。

3.华北平原:西部是太行山脉

 

展示《空白中国地形图》,给学生5分钟时间记忆我国主要地形名称与位置,并填写《空白中国地形图》。

记忆《中国地形图》中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并填写《空白中国地形图》

通过本活动,让学到的知识,随即能够得到运用,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后来的知识做铺垫。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可以参考课本第8页图5-7《中国的人口》,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证实或提示。)

学生回答: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1.虽然大多数人居住在地势坦荡的平原地区,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世世代代在山区居住。那么什么样的地形才称得上是山区?介绍山区概念,可以用“山区=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来表示。

2. 展示5-13《中国地形图》与图5-15《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得出“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的结论。

阅读课本,明确“山区”这一概念。

 

设问:结合我们丽水的亲身体验,谈谈对山区的感受以及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更好的开发山区?

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和事例,以加深学生印象。

1.有利条件:①山区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洁净的空气,可以发展旅游业。②山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产业。③山区河流地势落差大,可修建水电站。

2.不利条件:①山区道路坑坑洼洼,交通不便。②平原较少,不宜耕种。③山区灾害多发,如滑坡、泥石流等。

通过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总结提炼出山区的优劣条件,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我国山河锦绣,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地形,在不同的地方,也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以我国四大高原为例,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图片,引导学生读图5-14,将四大高原的景观与课本文字描述及《中国地形图》中的地理位置一一对应。

学生回答: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B

在图中指出四大高原的对应位置

 

1.展示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设问:这些诗句好像都在讲一件事,都在说什么?(若学生答不出则引导: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大多数河流会向东流?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答案,接下来论证答案的准确性。

学生回答: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学生回答: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身边地理现象的认知更加透彻。

1.展示图5-13《中国的地形》、图5-16《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和图5-17《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设问:我国地势哪高哪低?呈几级阶梯?通过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直观感受地形剖面图及三级阶梯分布图。

2.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5-17《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用彩色笔在图5-13《中国的地形》上勾勒出来。

 

学生回答: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用彩色笔在《中国地形图》中勾勒三级阶梯分界线。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地图中获取有关信息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

学生回答: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A第三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一阶梯

 

 

 

活动二:

破解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之谜

现在我们可以解决本课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了吗,为什么我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5000年而从未中断呢?(强调地理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且这一因素正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而逐渐减弱,中华文明的灿烂延续需要在座各位同学们的智慧与力量。)

学生讨论回答:这是因为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封闭性:我国的东部、东南部面向海洋,我国的东北部、北部、西北、西部、西南部被河流、原始森林、沙漠、高山峻岭所阻隔,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这些是古人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成功的阻挡了外敌入侵。

 

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期达到梳理消化知识的目的,并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对照图5-13《中国的地形》完成下表,以明确本课的重点,复习巩固知识。

第一级阶梯

 

海拔:4000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海拔:1000-2000

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海拔:500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五、板书设计

教案及教学反思:《复杂多样的地形》 <wbr> <wbr> <wbr>徐美新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根据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门文科综合课程的特点,突显出人文精神与地理的综合视野。注意加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拓展,融合渗透了地理、历史这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败笔之处

因为个人能力和课堂时间限制,对于“学中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不能充分做到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