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 文明交往》精品教案及反思
(2011-04-22 23:07: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品教案反思、评课 |
《尊重他人 文明交往》精品教案及反思
伍丽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乞丐的故事、自我剖析、和尚的故事等,学生理解尊重的深刻内涵,尊重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尊重他人的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与同学打交道,同学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真正做到尊重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FRIEND》
一、导入:
问:今天老师课前放了一首英文歌FRIEND,谁能把歌词的主要意思翻译一下?
生:我和你,你和我,我是你的朋友,你是我的朋友……
问:这首歌的歌词配上欢快的节奏、活泼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朋友交往给我们带来的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快乐、愉悦、开心……
教师:当然这只是动画片。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人交往,才能给彼此带来愉悦的享受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尊重他人文明交往。
二、
(一)
1、
1)
学生:公交车上,老奶奶、女同学;学校里,老师、同学;家里,妈妈。
教师:陈峰的这几个生活场景,不过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同学们能够说说看,我们在生活中,还跟哪些人有交往?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小卖部工作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生活老师……
教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交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活动。
2)
学生:不赞同。不体谅老奶奶;不尊敬老师;让同学难堪;让妈妈伤心……
教师注意追问:老奶奶会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他的印象如何?同学听了他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妈妈心情如何?等
教师:老师可以把同学对陈峰的评价归纳为不文明(板书),不文明的行为让人心中感觉冰冷、失望,甚至是怒火中烧。刚才我们说交往是愉悦的,现在愉悦全没了。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但老师觉得奇怪,谁也不喜欢做不受欢迎的人。但他还是说了做了,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站在陈峰的角度,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可以任选一幅来说。
学生:可能陈峰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座位;可能刚被这个老师批评了;可能急着想回家;可能游戏正好到关键处……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可能有道理。但我们刚才说过,不管怎样陈峰这样的言行我们还是反对的。那你能否就我们刚才的分析再归纳一下,产生不文明言行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没教育好;平时有人也这样对待陈峰;习惯了……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有外在的原因,如父母的教育,他人的行为,也有内在的原因。如果老师让你在这么多的原因中选择一项,你会选哪项?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教师板书:以自我为中心
教师:如果交往中只考虑自己的感受需要,那么双方的交往当然是不愉悦的。老师想起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一句话。
展示:歌德名言: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学生轻轻朗读
教师:外表的礼貌来自于哪里?
学生:爱,体察他人感受……
(二)活动——文明练兵场
师:相信陈峰听了我们分析,一定会改变他的做法。那么文明交往陈峰该怎么做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情境进行小品表演。
学生讨论
学生表演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同学表演的语言和动作的细节。
教师:你觉得陈峰做得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对陈峰的的语言、语气、用词、动作加以点评,强调细节决定着你对他人的态度是否真诚。
教师展示:内在的爱,表现为外在的礼貌,而礼貌让人感受到被尊重
板书: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过渡:尊重到底会产生怎样惊人的力量呢?
(三)
故事:一个铅笔推销员,已经穷困潦倒到几乎以乞讨为生。一位商人在路边看到他衣衫蓝缕,旁边放着一盒铅笔,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问:你猜一年后,这位铅笔乞丐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变成打富翁
教师:揭示结果: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教师:当推销员坐在路边时,他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人?
学生:乞丐
教师:是什么东西改变了他的这种感觉?
学生:商人的话: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
教师再现商人做法片断。
教师:商人的做法和他的话,在这个推销员心里产生了哪些震撼?
学生:让他觉得他也是商人;尊样;信心……
教师:(展示)尊重——唤起人的尊严感,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
教师:(展示)尊重很容易做到,但也很容易被人忽视。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而受人尊重则是一种幸福!
师:在生活中,你让别人因为你对他的尊重而感到幸福了吗?生活中你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学生:有一次考试考不好了,非常难过。一位同学过来安慰我,内心里非常温暖;小学一次运动会,跳高比赛,一位对手失败了,但他在旁边鼓励我,最后我跳过去了,我心里非常感谢他;以前我在家经常发脾气,甚至会绝食,现在偶尔还有,但少了;我会给同学取绰号,觉得很不应该……
教师对学生予以肯定赞扬或其他的引导
过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呢?比方,你很尊重对方,但对方一再的不尊重你,怎么办?
(四)
教师展示:一位出家人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个人都用各种方法诬蔑他……
教师:如果你是这个和尚,你会怎么做?
学生:我会忍住住打他;我会不理他……
教师:揭示答案:出家人一直默不出声,不予理睬。直到最后他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当然属于送礼的人。”那人答道。出家人笑说:“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愕然无语。
教师:这个故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说话有智慧;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教师:出家人最让我敬佩的不仅仅是他的智慧,还有他的气度和修养。我最欣赏他一个字:笑。和尚笑着说,对方在他的心中还有分量和位置吗?想起武侠小说中说描写的剑气杀人,剑不用出鞘,他的气势足以震慑人。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种卓越的气度和修养。
(五)
教师:今天就尊重他人文明交往我们和大家谈了很多,我们班有没有这方面的榜样?我们来评选文明交往之星
学生:推荐班长等
教师请被推荐者说被推荐感言:对人宽容些;对人好些……
四、
教师:今天老师留的作业是自己的语言垃圾和粗鲁行为扔进垃圾桶,这样,我们班级就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进步的优秀集体。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较好的地方:
(一)
1、
2、
3、
(二)动情
1、本课教材只对“不尊重”的现象进行分析,却没有对“不尊重”的根源进行剖析。教师从“谁都不喜欢与不文明的人交往”这个情感点切入,让学生积极去分析不文明者的心理,继而探究出“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根源(学生在情感上是很不愿意自己这么被别人这样认为的)。这就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第一步的情感铺垫。
2、铅笔推销员的例子学生是很容易就能得出“尊重别人可以给人信心与勇气”这个结论的。但是说到这,教师很巧妙地把对这个例子的观测点转切入:“尊重很容易做到,但也很容易被人忽视。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而受人尊重则是一种幸福!”继而问:“在生活中,你让别人幸福了吗?”——第二次触动学生的情感。
3、而在就接下来的“自我剖析”中,教师话锋一转,让学生先进行自我批评,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因为被别人批评而带来的情感打击,同时也避免了学生间互相指责的局面。相反,大家坦诚地自我剖析,主动地说出自己平时在在言行方面对不住别人的地方,这样,一种真诚便在教室里流淌。尤其是连最调皮的学生都站起来自我反省的时候,班级里真善美的情感此时便被激发地淋漓尽致了。
(三)求效
本课从不文明言行的根源的剖析入手,继而进入学会文明言行的“文明大练兵”;又从尊重的巨大力量深入,转入结合自身实际的自我剖析;再而在与人尊重的难题的解决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重。最后,课堂在评选班级的文明之星,在树立榜样的作用中,结束本课的课堂教学。
本课的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课堂层面讲,实实在在地为学生解决了在尊重中文明交往的问题,并从情感上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崇尚,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这样,本课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则均已达到,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行为意识。至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赖于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长期不懈的监督与强化。
困惑的地方:无法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