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后滚翻》及教学反思----张仁转
(2011-06-07 15:24: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体育组集体备课 |
年级:初一
教 材 |
韵律体操与舞蹈:基本站立姿势; |
||||
教 学 目 标 |
1、学生学会基本站立姿势并能体会到站立时身体个部位的肌肉感觉; 2、学生能复述前滚翻的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做出前滚翻动作,30%的学生能做到滚翻圆滑; 3、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主动地配合,努力练习; 4、韵律操:6~8次;技巧:10~15次。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 |
时 间 |
学 |
练习 次数 |
开 始 准 备 部 分 |
一、常规
二、队列练习
三、准备活动 |
一、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 2、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行:教师口令指挥,原地三面转法,齐步走、左右转弯;蛇行走、交叉走。
三、徒手体操:
①
② ⑤体侧运动;⑥腹背运动; ⑦膝关节运动;⑧踝腕运动;⑨跳跃运动。 |
5 分 |
一、1、学生将器材拿至场地。 2、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汇报人数。队行:二列横队 ×××××○○○○○ ×××××○○○○○
★ 3、师生问好,认真听讲明确要求。 二、学生四列横队或行进间按教师口令练习。 三、1、成四列横队体操队行,听口令跟教师做球操。要求:动作协调有节奏。 2、自组小组开展活动,气氛活跃。 |
1 ∫ 2 次 |
基 本 部 分 |
一、韵律体操与舞蹈 |
一、1、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站立姿势的动作要领:
①
②
③ |
10 分 |
一、1、学生成圆形站立,按教师要求认真进行练习: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 |
时 间 |
学 |
练习 次数 |
||||
基 本 部 分 |
|
2、组织学生依次进行一定时间的三种不同基本站立姿势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学生纠错。 4、提出问题,集体讨论,让优秀学生示范进行表扬鼓励。 |
|
2、学生体会挺胸、吸腹、沉肩的肌肉感觉。 3、学生自由队行练习,虚心诚恳接受教师的指导。 4、分组讨论,吸收优秀学生的经验。 |
6 ∫ 8 次 |
||||
二、技巧 |
二、1、教师领做各种头、颈、肩等关节的准备活动,复习前滚翻。 要点:两叫蹬地,后脑、肩、背、臀、叫依次着地,迅速团身滚翻起。 2、教师强调团身要紧,推手要及时,滚翻要迅速。 3、教师讲解并示范后滚翻动作要点。 要点:上体快速后倒带动臀腿向上后方举升,含胸推手臀后移。 难点:上体后倒带动举腿使重心送过支撑面。 4、组织学生进行后滚翻练习。 |
10 ∫ 15 分 |
二、1、学生成体操队行跟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分四组复习前滚翻,注意动作的圆滑。 3、作好后滚翻的辅助练习:
①
②
③ 4、分四组按次序依次练习。 |
10 ∫ 15 次 |
|||||
结 束 部 分 |
一、游戏
二、小结 |
一、教师讲述游戏内容及规则,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二、总结讲评本课学习情况,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
5 分 |
一、积极组织游戏活动气氛活跃,做到充分放松。 二、总结交流学习情况,组长汇报,女第2组收器材,师生再见。 |
|
||||
实 施 情 况 记 载 |
班级 |
1 |
2 |
3 |
4 |
|
预计 负荷 |
练习 密度45%心率145次/分 |
|
日期 |
|
|
|
|
|
||||
|
场 地 器 材 |
篮球场2面; 垫床8张。 |
前滚翻教学反思
在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我演示了圆球与方盒的滚动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滚翻时要团身的要领,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依然有不少学生不能完成完整动作。关键的原因在于低头的问题。于是,我让两个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动作,一位学生低头团身,完成了动作;而另一位学生尽管团身很紧,可是由于低头不够,使得他的前额触垫,怎么也翻不过去。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的学生明白了低头的要领,要后脑勺着地。但是明白了不代表能完成动作,我就引导学生利用准备活动时的“低头看天”和“倒看人”游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后脑勺着地的要领,尽管有些学生团身不紧,但是一低头还是可以翻滚过去。在这样的初步体验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滚翻以后能站起来。刚刚有些学生低头能滚翻过去,但是由于团身不紧,无法很好的站起。学生明白了动作要领,在后来的练习中,自然而然的在滚翻中团身,力求在滚翻过后能站起。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滚翻后站起,还有部分学生就差一点点就成功,这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双脚用力蹬地。我请两个学生展示比较,动作快的学生很容易就滚翻过去,而动作慢的学生尽管滚翻过去了,但是站起来很艰难。我问翻得快的学生有什么秘密?他说:“要用力翻,脚要用力蹬地。”通过对比引导,超过90%的学生利用低头、团身、蹬地
等动作要领,出色的掌握前滚翻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