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一文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材解读:
《火烧云》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并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绘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本文的重点,是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进行详尽的描述,难点是学习作者的描述方法,依据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说写练习。
教学理念:
《火烧云》一文是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文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在教学中,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图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回忆——导新课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刮风、打雷、下雨、下雪......)
过渡:今天老师告诉大家的自然现象是——云
板书:
云
问:什么是云?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各种云的图片。)
问:今天我们将看到的是云的一种——火烧云。
板书:
火烧云
(日出或日落时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叫火烧云。)
学生观察图,引出“火烧云”。
(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一自然现象,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理思路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火烧云下去了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上去了
变化着
下去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再读——抓重点
过渡: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火烧云,那么,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傍晚。(有关词句:晚饭过后,乘凉)
问:从课文的哪句话还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傍晚时的火烧云?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学生读重点句
问:为什么从西烧到东?
太阳东升西落,作者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从西边烧到东边。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把“烧”字重点突出,再次点击,“烧”下面加“红”。)
问:我把句中的“烧”换成“红”怎么样?也就是说,这个句子中是用“烧”好,还是用“红”好?
引导学生找依据:
(1)、“烧”指颜色多,而“红”指一种颜色.
(2)、“烧”是动词,“红”是形容词,用“烧”能体现出火烧云的变化。
(3)、用“烧”能照应课题。
(4)、只有人才能烧,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5)、用“红”和后面的“红”重复。
大家说得真好。这个“烧”用的非常巧妙,只有用“烧”,才能更准确地体现出体现出火烧云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烧”反复地推敲理解,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变化。】
指导学生再读句子。
四、细读——赏美景
1、指名读第一段:当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射下的地面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
( 课件展示: 重点词。)
小孩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
小白猪——小金猪
老头儿——金胡子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来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渲染人们欢乐的心情。】
2、过渡:那么多事物都在变,说明一切都在变。
板书:
上来了
一切都在变
自己在变,别人在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惊喜、惊奇、又惊又喜)这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什么样的赞美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觉,更容易表达他们又惊又喜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一段。
3、过渡提问:霞光这么美。是什么颜色构成了这美丽的画面呢?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对比明显的画面。)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
(课件展示:描写颜色的词。)
红通通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理解“半”:融合、掺杂一起
问:这些颜色是固定的吗?那个词说明了变化的快?
板书:
一会儿
(快)
问:天空中的火烧云只有这些颜色吗?
板书:
说不出、没见过
(多)
4、过渡:这哪里是天空,分明是一个巨大的调色板,把天空装扮的如此美丽,如此绚丽多彩。谁能用一个成语把所有的颜色都说出来?(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感觉到它美吗,那就美美的把这一段读一读。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更渲染了火烧云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的美妙景观。】
5、过渡提问: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那形状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学生分别读四、五、六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火烧云像什么?
板书:
马
狗 狮子
(课件展示:火烧云形状的图。)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分析:第一句告诉我们是什么动物。二、三两句告诉我们 它的样子,第四句告诉我们它的变化。
小结:作者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把文章写活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读让学生找出作者写作的规律,为下文的自主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6、学生依据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自学五、六自然段。
学生读,说说几句话,像什么?
问:这三个自然段中的哪几个词说明了火烧云的变化非常快?
板书: 两三秒
一转眼
(快)
问:课文中写了火烧云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就这三种吗?
板书: 多
小结:作者只选了这三种,这是一种详略得当的写法。
7、指导运用
(课件展示:火烧云形状的图。)学生根据观察,想象你看到的火烧云像什么?
(松鼠、小兔.....)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课文进行仿写说写练习。】
8、总结:看到这美丽的画面,你一定会想,这千姿百态的变化哪里还是天空,分明是一座热闹的动物园,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哪里快活地玩耍着,让你目不暇接,让你眼花缭乱,让你看了还想看,多有趣呀......正当你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象时,火烧云下去了......
(课件展示:火烧云下去的图片。)
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问:问什么说我们看到的火烧云是恍恍惚惚的?
(因为火烧云的变化多而快,一会儿像这个,一会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
板书:像
不像
指导朗读
五、总结——学写法
过渡: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领略了火烧云的美丽神奇。其实,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学会观察,勤于积累,用自己的于洋来表达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上来了
一切都在变
一会儿
(快)
颜色
说不出没见过
(多)
变化着
一转眼 两三秒
(快)
形状
马
狗
狮子 (多)
下去了
恍恍惚惚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把文章的刚,一下子串了起来,文章的内容也一目了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