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对所有人都敌对

标签:
儿童心理咨询亲子教育育儿 |
楠楠已经上小学了,他与别人的相处问题成为了父母的心结。楠楠对所有人都怀着敌意的态度,难以正常的交往,因此,妈妈把楠楠带到心理咨询中心,希望能让他得到改善。
在咨询室里,妈妈先是对楠楠说,“楠楠你坐这里,叫郑老师好!”楠楠却像没有听到一样,挨着墙角,不发一言,斜着眼睛看着我。妈妈不好意思地说:“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楠楠的姿态,让我感觉到他的不信任与对抗。在妈妈的描述中,楠楠在此时的状态,正是他与人交往时的真实呈现。
妈妈告诉我,楠楠小时候很淘气,总爱搞破坏,喜欢把玩具及家里的小物品拆坏,还会抢别人的玩具。父母带他到亲戚家拜访时,楠楠经常会乱翻东西,很兴奋。父母也经常费心思教育他,楠楠在小时候还听话些,四岁以后,就变得很执拗。比如早上催他快点吃早餐,他偏慢瞪着眼睛坐着不动,爸爸训斥他,他就跑回房间看漫画书;与他人交往的异常态度逐渐明显,对待同学的态度经常是不理睬,生气了就骂人。老师也反映他易怒和对抗,很不合群。
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妈妈说,楠楠爸爸的脾气不好,在小时候,当楠楠淘气时,爸爸会粗暴的对待他,如训斥他、揍他、锁在房子里面,或告诉他再这样就不要他了。当楠楠在别人家搞破坏时,爸爸会更严重的惩罚他,有时候会把孩子赶出门外。妈妈觉得父亲可能对孩子更有威慑力,因此没有插手。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对亲人们这样,对外人也充满敌意。父母也有过一些的思考和反省,可能是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太恰当。
专家分析
在这个家庭中,能看到亲子关系中充满着冲突。幼小的楠楠并没有能力去感知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好他,从父母对待他的方式里,他学会了对待别人,父母给予他不友善、对立的感受,他就会对他人不信任、不友善。
孩子的许多行为是在父母身上模仿和学习的,成长过程中,他的体会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他的性格和行为。如果楠楠的家庭氛围变得温暖友善,他在人际关系中有了新的良好体验,他的情况就能很好的改善。经过沟通后,我和楠楠妈妈确定了咨询的方向和措施。
专家建议
1、建立起新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来软化楠楠内心敌对的人际模式。在咨询室,我和楠楠的父母陪他玩耍,当楠楠又兴奋地拆掉电动飞机零件时,我问他:“你为何要拆开飞机呢?”楠楠看了爸爸一眼不吭声。我说:“你是不是想弄清楚它为何要飞?你想知道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原理是怎样的?你并非存心破坏的,是吗?”楠楠点头,眼睛里有了一些感激和信任。我对爸爸说,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过拆坏物品的经历,这种“搞破坏”正是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表现,其实楠楠是爱学习的聪明的孩子。爸爸这才恍然大悟,决定以后都不干涉孩子的“探索”,并多带孩子去科技馆参观,及游乐场玩耍。我告知爸爸,亲子关系的好坏是孩子人际关系的关键,必须杜绝以前粗暴的方式,绝不说“我不要你了!”“你真是个坏孩子。”“你给我滚蛋!”这些既负面又让孩子受伤的话。孩子在被理解、被包容、被爱护的氛围中,他能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他与人交往的模式会逐渐变得友善和愉快。
2、要告诉孩子,你可以随意玩自己的玩具,但做客时要经过别人同意,才能动别人的物品和玩具。懂得尊重人、爱护物品的孩子是讨人喜欢的。当孩子在做客时表现得比以往节制,家长就及时的夸他,鼓励他的进步。
3、创造许多机会让他愉快地与人相处,如带孩子去游乐场、公园等场所玩耍、参加兴趣班等。
4、邀请较热情友善的孩子到家里做客,或带孩子去这样的家庭里做客,让孩子受到感染,鼓励他学习与人友好地交往。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对立的亲子关系得到了逐步的缓解,楠楠脸上有了笑容,眼神里有的信任,楠楠开始明显的改变了。
文章出自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