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宝贝小宝贝 |
周末与友人带着孩子出去玩,路上TT口渴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脉动喝了几口。
在TT仰头喝的功夫,友人一岁半的儿子指着TT手里的脉动奶声奶气地问:“这是什么?”
TT轻描淡写地答:“脉动。”
“这是什么?”小家伙听着TT的回答依然问“这是什么?”
“脉动啊,脉动就是脉动啊。”TT一边嘻嘻地逗着小弟弟,一边故意地喝着没开盖的脉动。
“这是什么?”小家伙还是不停地问。
“脉动就是一种水,能喝的水,不是碳酸饮料。”TT耐心地给小弟弟解答。
“妈妈,这是什么?”显然小家伙对TT的回答并不满意,转过头来叫正在跟我聊天的朋友。
朋友看了看TT的脉动笑着说:“哥哥喝的那个是辣椒水,咱不敢喝。”
作为过来人,自然明白友人的话,随即我也附合着说:“嗯,那是怪辣怪辣的辣椒水。”一边说一边还做着被辣着的表情。
小家伙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她笑呵呵的妈妈,走开去玩了。
等到小弟弟走远了,面部表情明显带着疑问的TT走了过来说:“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告诉小弟弟这是辣椒水?你这不是撒谎吗?平时你整天对我说要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不能撒谎。看看你,你刚才就对小弟弟撒谎。”
看着TT一脸的不解和一些对我不满意的态度,我开心地笑了。“儿子,真心感谢你刚才没有点破我们所说的话。我知道你刚才想跟小弟弟说这不是辣椒水,但是你知道我们这样说定是有的原因,所以你想点破却又忍住了。这说明你有了一定的隐忍性,学会了‘话到嘴边留一留’,先思考,再发问,通这一点妈妈表扬你。“我握着TT的手一边走一边说:”再就是妈妈要求你做人的准则你深记心中‘诚实、正直、善良‘,妈妈再表扬一次。我很开心我的儿子刚才的表现。“
”妈妈,可是你没说你为什么要撒谎告诉小弟弟这是辣椒水?“TT听着我说的话,着急我没说到重点。
”刚才我们所做的叫做’善意的谎言‘“我切到重点。
”什么叫‘善意的谎言’撒谎还善意啊?“
”嗯,是的。首先妈妈问你:小弟弟不停地问你‘这是什么?’你所做的回答他能明白吗?他从来没有喝过脉动,所以才问。而在他现有的认知范围内,你认为如何解答他才能知道脉动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只知道脉动是喝的水,不是矿泉水也不是碳酸饮料,其它的我也不知道了。“TT思考了一下又接着说:“我觉着,我怎么说他也不会知道脉动是什么。”
“是啊。他现在很小,你跟他解释不清楚,况且你对脉动的认知也就是这么多。我们不想让小孩子喝脉动,所以在没有办法解释让他明白不可以喝的前提条件下,有时候只能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回答他了。他现在知道辣的东西不能吃、喝,所以就直接告诉他这是辣椒水那他就明白了,然后就不会再对这个产生疑问了。小宝宝现在只是看你喝认为他也可以喝,而我们又不能用大道理讲,所以就在他日常生活中他的认知范围内撒了一个谎。”
TT听了问:“妈妈,我小时候你是不是也这样骗过我。“
我和朋友哈哈大笑。
”儿子,记住‘善意的谎言’是有前提条件的,在某种特定的时候它才称得上‘善意的谎言’,而离开这种特定的条件也许就真的成谎言了。“我继续深引导,”再拿这脉动来说,假如刚才问你话的人是你的同学或是成年人,他们问你‘慕恩泽,你喝的什么?’你回答他们说‘辣椒水’,你想一想,别人会怎么想你?他们准会想:哼,这家伙明明喝的是脉动,却告诉我们是辣椒水,撒谎。”
“对啊,他们肯定会这么说,因为他们都认识脉动啊。”TT笑着说,“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是,所以说‘善意的谎言’它有特定的环境来约束,同样的问题,放在不同的环境下那结果是天壤之别。谎言终究是谎言,尽量不要去说。说一次谎言得用千百次的解释来辩驳,就算‘善意的谎言’也只能是偶尔有之。“
TT认真的听着我的解释,然后很坚定地说:”我喝完这瓶脉动,在小弟弟面前就只喝水,他问我,我就可以坦坦荡荡地告诉他是水。也可以让他尝一尝,但不能用这个瓶子装,要不他以为是辣椒水,保证不敢喝。“
”嗯嗯,那是那是,哈哈……“
后一篇:日记(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