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三年级后,开始写作文了。一直对儿子作业不用操心的我,瞬间感觉一副重担压在了我的肩上。面对作文要求,儿子握着个笔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好不容易吭哧着写完了,要么是没有主题,要么就是一堆流水帐:今天如何如何……,他说……,我说……,后来……,然后……。整篇作文找不到一处亮点,大白话一直到底。面对这样的作文,我耐心引导,细心指导。可是,半年下来,仍不见起色。我困惑了,儿子难道真的对作文不‘来电’?或是我的教育引导有误?为了儿子的作文,我付出了二年多来从没有过的精力。
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小就很好,按理说,把说的转换成写的就行了。可是,说,他能说出一大堆,又是词又是成语的,只要一拿笔写,就又干瘪无味了,真的是语言能力与书写能力完全不一致。面对我的引导和指导,儿子也有了一些反应——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一写作文就拿着作文要求来到我面前:妈妈,这个该怎么写?
周六,儿子又有一篇作文要写。看到儿子写作文头痛的我,丢下一句:“这次作文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个抱着手机到另一个屋里看微信去了。三窜两窜的看到了一篇文章《孩子,我宁愿相信你大器晚成》,这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写的。看到这篇文章,让正倍感焦虑的我找到了共鸣。一气读完,我握着手机沉思良久。
“妈妈,作文我写完了,放在这儿,你看看,我去洗衣服了。”儿子把作文本轻轻地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走了。
我忽然心头一震,作文的苦恼蒙蔽了我所有的欣赏孩子的视角。一度经常想着孩子作文的各种不是,懊恼孩子下笔无文。可是,此刻脑子却涌出了各种镜头。
儿子从四岁开始就能独立自己在小区里玩了,每个孩子都有妈妈陪,而他的妈妈因为要打理生意没时间陪他,小小的他总是自己跑到院里到处玩。看到别人差不多都回家了,他就回到妈妈的店里,那时应该就是吃饭点了。也有因贪玩玩到过点时,害得我到处找,找到之后就是一顿的斥责——害妈妈担心。其实想想,怎能怪孩子,四岁的孩子,哪有时间观念?久而久之,儿子便能很好地掌握自己回家的时间了,这让小小的他很早地就对时间有了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能自己带钥匙来回于家和店之间了。于是,儿子又多了一项工作,帮我做饭。有时,忙到很晚回家,做饭来不及,就让儿子提前回家把米饭焖上。在告诉了儿子多少米加多少水能出多少碗米饭一次后,儿子便成功地做好了米饭,那米饭做的不硬不软。记得有一次,姐姐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到我家,我让儿子回家焖米饭,儿子问:“二姨,你吃多少米饭?”姐姐说:“我吃的不多。”儿子皱了皱眉又问:“哥哥吃多少米饭?”姐姐又答:“你哥吃的也不多。”儿子急了,说:“二姨你能吃几碗米饭?哥哥能吃几碗米饭?你得告诉我,我好下米啊。”那时儿子也就6岁多点。
平日里儿子的独立能力也很强,很多家务事他都能帮我做。有时是自己自觉做,有时是我有意锻炼他让他做。不管怎样,儿子从来没反对过,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反问他的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做你不做?”
拖地、洗碗、洗衣服都是家常便饭,就连家里的拖巴头也都是他换。前段时间自己的暴走鞋坏了,也是自己修理好的。做饭,也不单单会焖米饭了,我包包子,蒸花卷他也都能帮上手了。自己缝沙袋、缝玩悠悠球的指套,就连针线活儿子也会干不少了。
想想这一切,我忽然感觉儿子是那么得棒!这不就是我想让孩子成长的方向吗——先成人、后成材。要成人首先得独立啊!看到神童到大学还得背着个妈妈去给他善后,如此的天之骄子我不羡慕,我宁愿儿子是一个能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想想邻居们对儿子的评价——你儿子真有礼貌,还自力能力强,这样的孩子丢哪儿都能生长,心里开始窃喜。
抖抖心情,作文,这才开始起步,半年不行我们一年,一年不行我们两年……。儿子,我也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做花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