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2015-02-26 20:19:07)
标签:
校园教育 |
分类: 科学教案 |
【教学目的】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教
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探索和调查:
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
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7、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8、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
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3、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14、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5、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
回顾和解释:
1、出示书上的图画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
【板书设计】
折形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最基本的图形形状有哪四种,生活中它们存在于哪里,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教学效果较好。
2、搭支架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材料】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教学步骤】
1、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
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6、学生活动。
1、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8、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9、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
12、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分组实验。
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1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17、学生讨论、回答。
1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19、学生讨论、回答。
20、学生动手活动。
21、汇报、小结
回顾:
1、
2、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从身边的建筑开始观察和讨论,研究出三角形是最稳定最结实的图形,知识点掌握的明确到位。
建桥梁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2、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教学材料】
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
谈话:它们都是什么桥?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出示桥梁卡片
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5、学生讨论并分类。
探索和调查:
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
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建造桥梁,并比较其承受力。
4、学生汇报结果。
5、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6、学生汇报。
回顾: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回家后继续研究桥梁的秘密。有兴趣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搭建承受力大的桥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围绕着桥展开,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知道的桥的种类和名字,扩展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