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气渐冷,高血压的问题又将突出起来。最近我们将花一至两周时间连续发文,重点谈谈高血压的防治问题,旨在提高我的肾友们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
https://pic.wenwo.com/fimg/11546104053.jpg
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所带来的合并症是我国政府和国民永久的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高血压在我们国家发病率高达近30%,几乎三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而我国的降压药品种几乎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有些甚至超过这些国家,但我国高血压的治疗达标率以及高血压控制率则明显的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据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仅次于肿瘤高列二、三位,此一结论与我国的医疗投入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是相违背的。
这也是我反复强调重视对高血压控制的初衷之一。
https://pic.wenwo.com/fimg/11953104266.jpg我国高血压控制达标率较低与普通大众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以及饮食习惯不健康有密切关系。同样服用降压药,为什么有些人血压能控制的很好,有些人根本无效呢?其实降压治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掌握好窍门就能把血压控制得很好。
降压治疗必须掌握以下窍门:
控好盐能提高药物效能
许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我吃药了血压就应该降下来,根本不重视对饮食中对盐及其他对血压有影响食物的控制,其结果降压效应大打折扣。众所周知,人体对盐的生理需要量仅3-5克/天,而我国很多地区(北方居多)高达12-15克以上。如此高的盐负荷是很难控制好血压的。
2
重视形式,更要在乎结果
很多人服用高血压药后血压略有下降,或者头晕、胸闷等高血压的症状稍有好转就以为万事大吉了,根本不关注血压是否降到安全的范畴。其实降血压只是一个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心脑血管不受伤害。
为此,临床上将血压控制达标的标准确定为: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如果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脑血管病,那降压目标应该更加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
3
尽早服药
很多朋友发现高血压之后拒绝服药,生怕早用药会引起日后用药的降压效果。其实,这种心态是错上加错。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增厚,当血管发现如此病变时,降压药的效能反而会大受影响。
4
合理搭配用药
高血压的病因很多(神经因素、血管病变、内分泌诱因等等),对于不同病因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分门别类地选择降压药。如果盲目用药,不仅影响降压效果,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合并症。
5
保持恒心
降压治疗过程中切忌血压骤降,所以医生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搜索合理剂量。由于个体之间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找到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服药后两至三天血压变化不明显就迫不及待地更换药物。其结果不仅血压未控制好,还会引起很多药物的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