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化中药治疗多囊肾 肾衰竭摆脱透析1例

(2011-07-30 11:10:27)
标签:

肾病

多囊肾

慢性肾衰

微化中药

干细胞

微化中药治疗多囊肾 肾衰竭摆脱透析1例

【关键词】微化中药    多囊肾    肾衰竭    血液透析

石家庄肾病医院   张坤  冯秀香  刘倩  张垒

咨询电话及微信  15176845655 

   患者男,35岁,汉族,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旧店乡北营村人,主因体检发现多囊肾9个月,恶心、呕吐、食欲下降2个月于2009-06-24第一次入院。患者缘于200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查B超、CT示“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给予“肾复康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具体剂量不详)”等治疗。于09年5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又至当地医院查血:RBC3.09×1012/L,Hb101g/L,HCT0.28,肾功能:肌酐665umol/l,尿素氮45.5umol/l,尿酸560.4 umol/l,电解质:Cl 94.6 mmol/lCO2 11.60 mmol/l,尿常规:PRO±BLD±。诊断同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共透析10次,每次透后均头痛头晕,全身乏力,饮食欠佳,为求缓解不适、保护肾功能而于2009-06-24 第一次入院。其母患有多囊肾。查体:T36.9℃ P78次/分 R19次/分 BP140/90㎜Hg,慢性病容,贫血貌,双眼睑无水肿,睑结膜苍白,口唇色淡,颈静脉无怒张,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壁软,右肋缘下可触及13X12cm的肿物,左侧肋缘下可触及10x11cm的肿物,质韧,表面不平,无触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RBC:2.91×1012/L,Hb:87g/L,HCT:0.268;电解质:Cl :114.8 mmol/l CO2:16.5mmol/l肾功能:肌酐528umol/l,尿素氮22.59umol/l,尿酸600 umol/l(透后第2天),肾脏B超:右肾 23.0x12.8x10.2cm;左肾 21.7x11.9x11.3cm。双肾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其中右肾一个大小约5.5x5.0cm;左肾5.5x5.3cm,另外可见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其中右肾一个大小约1.4x0.6cm,左肾0.8x0.5cmB超诊断:多囊肾伴结石。入院诊断:多囊肾、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 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入院后给予纠酸、补钙、纠正贫血、控制血压,血液透析(每周2次)及微化中药外敷,每次45分钟,每日2次等治疗,住院治疗29天,病人自觉食欲增加,恶心呕吐缓解,无胸闷气短,血压平稳,复查血常规电解质正常,透后7天肾功能:肌酐456umol/l,尿素氮18.41umol/l,尿酸547 umol/l,于2009-7-23日病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规律应用微化中药及其他对症治疗3个月,因经济困难3个月以后间断应用微化中药治疗。先后6来我院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肌酐波动于390-470 umol/l。自2009-7-23日至今未透析。定期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结果如下:

 

    肾功能

   电解质

透析后复查时间

时间

BUN

Scr

UA

CL

CO2

透后3

09-6-24

22.59

528

600

114.8

16.5

透后5

09-7-10

17.65

454

536

108.5

23.2

透后7

09-7-19

18.41

456

547

105.6

24.8

未透析

09-10-20

21.93

403

578

100.3

24.2

未透析

09-11-1

15.98

389

539

 

 

未透析

09-12-7

21.79

457

593

101.2

19.3

未透析

10-4-27

20.5

470

557

100.7

24.8

未透析

10-11-25

21.03

457

434

105

22.1

未透析

11-5-26

20.8

448

486

106

24

未透析


讨论: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病,按遗传方式可分为两型: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一般在婴儿期.儿童期即有明显表现,往往早年夭折;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一般到成年发病,临床常见,约占终末期肾病的5%~10%。目前西医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当囊肿增大后,给予行去顶减压术或穿刺抽液注入硬化剂,但是随之带来的后果是大的囊肿缩小了,其周围的小囊肿因解除了原来大囊肿对它们的压迫,反而迅速增大,对正常的肾脏组织的压迫更重,加重肾脏缺血缺氧,使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加速,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进入此期,西医只能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及换肾。

此患者35岁,其母患有多囊肾,根据发病特点符合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并且肾功能进入肾衰竭期,在当地规律透析10次后入住我院,在我院以微化中药及其他对症治疗29天,病情稳定,肾功能好转,至今2年未曾透析。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是我院多年来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一种创新疗法,将治疗肾病的有效方剂进行超微粉碎,将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充分释放与混合,然后借助有效的渗透剂和渗透设备,通过外敷的办法,使有效药物通过皮肤角质层转运和表皮深层运转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病灶部位。首先发挥其活血通络,祛瘀清除,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囊壁的通透性,调节囊肿衬里细胞的代谢,促进囊内液吸收和清除,使囊内液减少,囊内压降低,从而减轻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缺血缺氧。第二,由于微循环的改善,减少局部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因子对囊肿细胞的刺激,抑制囊壁细胞增生,并促进囊壁细胞凋亡,减少了囊内液的分泌,使囊肿缩小。第三,促进合成与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并降低促纤维化因子,如TGF-β的表达,阻断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促进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的修复,恢复肾功能。第四,活血通络的改善,囊内压的降低,囊肿的缩小,从而降低了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兴奋性,从而缓解了肾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对肾脏的继续损伤,使患者血压平稳,肾功能逐渐恢复,至今2年未透析。

从本例患者看出,微化中药汲取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的传统治疗方法,使药气由表及里,通经走络,行气活血,开结行滞,直达病灶,通过活血通络,改善肾脏微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的修复,从而有效地降低囊内压,缩小肾囊肿,阻断多囊肾纤维化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及恢复肾脏功能,为遗传性多囊肾致肾衰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