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教师要上市级公开课,这几天在加紧磨课。组内几位教师都献计献策,帮助这位教师修改、完善这节课。经历了几次试上,课比开始时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磨课及研讨,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很深。
首先,教师上课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一节课的主教材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研读教材,要知道教材的重点,学生学练过程中可能的难点。只有对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达到想要的效果。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性。教学的过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体机能活动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步步的来。先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练习,然后进行重点部分的教与学。整个教学设计要体现出层次鲜明的要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教师教起来也会有成就感。
第三,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要紧密且要符合逻辑规律。我们欣赏那些如行云流水的课。这样的课,往往给我们一种赏心悦目、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这样的课堂上,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样的课,需要教师对各个部分的衔接做得恰到好处,衔接处不留痕迹。每一部分的衔接做得恰到好处,没有那种生硬的感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沉浸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当然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很难,但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要不断修炼。
最后,一节课好不好,最重要的要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得到提高;他的知识、技能、情感有没有比之前有进步;他在学练的过程中,是不是觉得有趣且学有所得。也就是一些专家所说的:有趣、有效。我想,只要我们把这两方面做好,一节课就差不到哪里去。
加载中,请稍候......